“段子”的社交化与移动化
2025年09月26日
(二)“段子”的社交化与移动化
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认为,大众文化的受众不仅仅是消费者,也是具有生产性的创造者(Fisker,2001)。“段子”的草根属性在互联网时代被放大,无论是创作的内容规模,还是传播的渠道数量都大大增加。“段子”成为流通于社交网络空间里的常见文体。
在“段子”里,网民们释放社会压力,进行社会评论,表达着群体需求(祝鹏程,2014)。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应用的迅速发展与扩张,“段子”的创作与传播进入了更加繁盛的时期。以知名“段子手”为中心聚集起来的粉丝团体,数量高达上千万,其传播影响力不亚于传统大众媒体。此外,“段子”文本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可以方便网民将其进行适当的改编,并将其运用于个性化的网络交流与沟通之中,促进其病毒式地快速传播。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不仅使一切碎片时间都被利用起来,同时也把一切整段时间变成了碎片时间。完整的工作与学习时间被人为地切割成很多碎片(彭兰,2015)。随时随地的碎片阅读也促成了“段子”成为一种被广泛消费的文本。短小精悍的“段子”,充满故事性的跌宕起伏,成为快阅读时代的“畅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