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闻年鉴,1982.
[3]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毛泽东.必须重视人民群众来信(1951年5月16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3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杜祖亮,李晴川,王中义,宋志耀.新形势下的报纸群众工作——全国地市报纸群众工作论文经验集(皖非正字2056号).承德群众报社印刷,1984.
[7]胡乔木.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山西政报,1950(5):33-34.
[8]邱连云.光明日报群工部作风好.新闻战线,1981(5):35-36.
[9]聂眉初.报纸的信访工作.新闻战线,1983(11):17-19.
[10]吴华清,郑旭辉.三次党报改革与新闻话语变迁.新闻实践,2013(2):20-22.
[11]李良荣.艰难的转身:从宣传本位到新闻本位——共和国60年新闻媒体.国际新闻界,2009(9):6-12.
[12]陈崇山.受众调查研究10年.新闻研究资料,1992(3):1-17.
[13]广琼.在开放改革中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新闻战线,1985(11):15-16.
[14]朱竞若.城市报纸群众工作的新趋势——全国第四次城市报纸群众工作会议侧记.新闻战,1987(9):16-17.
[15]高钢.党报收集与处理信息的现状及改革途径——六家省、市党报的考察分析报告.新闻战线,1987(2):19-20.
[16]佚名.改进信访分类统计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新闻战线,1987(3):8-9.
[17]丁关根.丁关根同志在人民日报国内记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记者,1993(3):4-9.
[18]安士玉,李宏庆,王永芳.注意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新闻爱好者,1994(3):22-23.
[19]陈惠明,朱维平.谈谈新时期党报群工工作.新闻前哨,1996(5):14-15.
[20]佚名.正义感责任心敬业精神——群工部工作情况调查.中国记者月刊,1996(1):36-38.
[21]徐羿.来信来访架桥梁 党报更具吸引力.新闻实践,1997(11):32-33.
[22]张开源.发挥党报舆论监督的权威和优势.新闻通讯,1997(12):59-60.
[23]曹洪智.党报群众工作的大局意识.采·写·编,1999(5):60-61.
[24]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传媒,2003(5):4.
[25]张春林.今天.党报还应该做群众工作吗?——川渝黔鄂沪浙苏7省市12家党报调研手记.新闻记者,2007(10):3-6.
[26]王忠人.两位总编把反映群众呼声视为天职——杨西光、杜导正与《光明日报》读者来信.炎黄春秋,2007(2):49-53.
[27]牟凡,邹启昌.创新地方党报的群工接访机制.新闻前哨,2008(2):52-53.
[28]尹利民,王文兵.创造性地做好群众信访工作(论文版).新闻天地,2008(9):25-26.
[29]董建新.提高新闻舆论监督成效浅谈.中国地市报人,2010(10):99-100.
[30]马卡丹.《提案之窗》:一个品牌栏目的创立与启示.新闻战线,2011(2):89-90.
[31]张春林.党报群众工作创新报告.新闻知识,2009(2):39-41.
[32]胡德桂.党报处理群众问题的五大方法——以《常德日报》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1(3):46-49.
[33]都海虹,张雷.刍议党报创新引导舆论的方法.新闻知识,2012(4):12-50.
[34]都海虹,张雷.创新群众工作 党报赢在公信力.新闻战线,2012(5):51-52.
[35]何生英.深度调查的价值.新闻战线,2012(6):46-48.
[36]薛石英.在不变中求变——解放日报群工部在“走转改”活动中的思索.新闻战线,2012(11):56-57.
[37]胡甫臣.办一张站在工人立场说话的报纸——回忆老社长陈用文带领我们创办《工人日报》始末(中).工会信息,2014(20):24-27.
[38]陈惠明,朱维平.谈谈新时期党报群工工作.新闻前哨,1996(5):14-15.
[39]李文明.内蒙古日报(汉文报)市场化发展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
[40]刘自钧.三十年来群众工作的回顾.新形势下的报纸群众工作,2008:112.
[41]梁衡.关于传媒充分传播与有效监督的几点思考——在“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论传媒改革与发展——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3:5.
[42]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10-09.
[43]张烁.中国新闻奖颁奖报告会举行.人民日报,2013-11-08.
【注释】
[1]芮必峰,男,安徽马鞍山人,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学理论、媒介文化与媒介批评。
Bifeng Rui,Professor&Doctorial Supervisor,University of Anhui.Theor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Media Culture and Media Criticism.
[2]贾南,女,湖南长沙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媒介文化与媒介批评。
Nan Jia,MA Student,School of 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University of Anhui,Media Culture and Media Criticism.
[3]郭云涛,男,安徽阜阳界首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
Yuntao Guo,MA Student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University of Anhui.
【注释】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18.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168.
〔3〕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404.
〔4〕王中义.男.1937年生.上海人.1960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北京,在新华通讯社工作。1962年调到安徽新华社。1962年至1979年在拂晓报社,1979年至1984年在安徽青年报社。1984年安徽大学新闻专业任教,现已退休。全国自学考试委员会新闻专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会员、安徽省新闻协会理事、人民日报函授部安徽分校校长和《星火信息报》、《工商导报》、《富园》等报刊的总编。几十年来,在中央和地方的报刊上发表的消息、通讯、调查、评论、杂文、散文、小说、诗歌等3000余篇,译文25篇,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各类书籍50本。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245.
〔6〕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223.
〔7〕毛泽东.必须重视人民群众来信(1951年5月16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64.
〔8〕胡乔木.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山西政报,1950(5):33-34.
〔9〕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3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2.
〔10〕来自与孟晓阳主任的访谈记录.时间:2015年1月4日.地点:安徽省报业大厦.
〔11〕《拂晓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部队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的油印报纸。1938年9月30日创刊于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1943年1月与《人民报》合并.为中共淮北区党委机关报。后增出部队版、路西版与《拂晓丛刊》。1943年5月前为油印报。毛泽东曾为它书写“坚持游击战争”的题词。淮北解放区被国民党军队侵占期间,该报职工在洪泽湖中坚持战斗和出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成为中共安徽省宿县地委和蚌埠地委机关报。1972年6月停刊。1981年1月1日复刊,是中共宿县地委机关报。
〔12〕来自与王中义教授的访谈记录.时间:2015年1月12日.地点:王中义教授家中.
〔13〕薛石英.在不变中求变——解放日报群工部在“走转改”活动中的思索.新闻战线,2012(11):56-57.
〔14〕聂眉初.报纸的信访工作.新闻战线,1983(11):17-19.
〔15〕来自与孟晓阳主任的访谈记录.时间:2014年1月4日.地点:安徽省报业大厦.
〔16〕吴华清,郑旭辉.三次党报改革与新闻话语变迁.新闻实践,2013(2):20-22.
〔17〕王中(1914—1994)男.山东高密人.笔名张德功。曾在国立山东大学外文系读书,抗战爆发后.加入中共东北军工委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和兵运工作。后曾历任复旦大学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长、复旦大学副教务长、政治理论教学委员会主任兼教授、新闻系主任、教授等。他长期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撰述的《新闻学原理大纲》.为我国新闻学走上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轨道建立了里程碑式的功绩.引起新闻学界、新闻业界的瞩目和强烈反响。王中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思想:新闻有学论、社会需要论、读者需要论、党报两重性论、按经济区域办报论、新闻工作改革论。王中20世纪80年代的新闻思想:新闻选择论、新闻是意识形态论、新闻与宣传有别论、用科学态度和方法研究新闻学术论.
〔18〕李良荣.艰难的转身:从宣传本位到新闻本位——共和国60年新闻媒体.国际新闻界,2009(9):6-12.
〔19〕刘自钧.三十年来群众工作的回顾.新形势下的报纸群众工作,2008:112.
〔20〕聂眉初.报纸的信访工作.新闻战线,1983(11):17-19.
〔21〕薛石英.在不变中求变——解放日报群工部在“走转改”活动中的思索.新闻战线,2012(11):56-57.
〔22〕陈惠明,朱维平.谈谈新时期党报群工工作.新闻前哨,1996(5):14-15.
〔23〕邱连云.光明日报群工部作风好.新闻战线,1981(5):35-36.
〔24〕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闻年鉴,1982.
〔25〕陈崇山.受众调查研究10年.新闻研究资料,1992(3):1-17.
〔26〕聂眉初.报纸的信访工作.新闻战线,1983(11):17-19.
〔27〕杜祖亮,李晴川,王中义,宋志耀.新形势下的报纸群众工作——全国地市报纸群众工作论文经验集,1984:42.
〔28〕广琼.在开放改革中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新闻战线,1985(11):15-16.
〔29〕朱竞若.城市报纸群众工作的新趋势——全国第四次城市报纸群众工作会议侧记.新闻战,1987(9):16-17.
〔30〕高钢.党报收集与处理信息的现状及改革途径——六家省、市党报的考察分析报告.新闻战线,1987(2):19-20.
〔31〕高钢.党报收集与处理信息的现状及改革途径——六家省、市党报的考察分析报告.新闻战线,1987(2):19-20.
〔32〕佚名.改进信访分类统计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新闻战线,1987(3):8-9.
〔33〕丁关根.丁关根同志在人民日报国内记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记者,1993(3):4-9.
〔34〕曹洪智.党报群众工作的大局意识.采·写·编,1999(5):60-61.
〔35〕《盐阜大众报》:1943年4月25日在苏北盐阜农村创刊,与《盐阜报》同是中共盐阜地委机关报,是国内共产党机关报中历史悠久的地方党报之一,以其“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的鲜明办报特色,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宝贵的一页。
〔36〕张开源.发挥党报舆论监督的权威和优势.新闻通讯,1997(12):59-60.
〔37〕佚名.正义感责任心敬业精神——群工部工作情况调查.中国记者月刊,1996(1):36-38.
〔38〕胡甫臣.办一张站在工人立场说话的报纸——回忆老社长陈用文带领我们创办《工人日报》始末(中).工会信息,2014(20):24-27.
〔39〕徐羿.来信来访架桥梁 党报更具吸引力.新闻实践,1997(11):32-33.
〔40〕陈惠明,朱维平.谈谈新时期党报群工工作.新闻前哨,1996(5):14-15.
〔41〕徐羿.来信来访架桥梁 党报更具吸引力.新闻实践,1997(11):32-33.
〔42〕传媒.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传媒,2003(5):4.
〔43〕梁衡.关于传媒充分传播与有效监督的几点思考——在“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论传媒改革与发展——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3:5.
〔44〕李文明.市场化发展研究.内蒙古日报(汉文报),2013.
〔45〕张春林.今天,党报还应该做群众工作吗?——川渝黔鄂沪浙苏7省市12家党报调研手记.新闻记者,2007(10):3-6.
〔46〕牟凡,邹启昌.创新地方党报的群工接访机制.新闻前哨,2008(2):52-53.
〔47〕都海虹,张雷.刍议党报创新引导舆论的方法.新闻知识,2012(4):12-50.
〔48〕马卡丹.提案之窗:一个品牌栏目的创立与启示.新闻战线,2011(2):89-90.
〔49〕张春林.党报群众工作创新报告.新闻知识,2009(2):39-41.
〔50〕都海虹,张雷.创新群众工作党报赢在公信力.新闻战线,2012(5):51-52.
〔51〕董建新.提高新闻舆论监督成效浅谈.中国地市报人,2010(10):99-100.
〔52〕张春林.今天,党报还应该做群众工作吗?——川渝黔鄂沪浙苏7省市12家党报调研手记.新闻记者,2007(10):3-6.
〔53〕尹利民,王文兵.创造性地做好群众信访工作(论文版).新闻天地,2008(9):25-26.
〔54〕王忠人.两位总编把反映群众呼声视为天职——杨西光、杜导正与《光明日报》读者来信.炎黄春秋,2007(2):49-53.
〔55〕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10-09.
〔56〕张烁.中国新闻奖颁奖报告会举行.人民日报,2013-11-08.
〔57〕何生英.深度调查的价值.新闻战线,2012(6):46-48.
〔58〕都海虹,张雷.创新群众工作 党报赢在公信力.新闻战线,2012(5):51-52.
〔59〕薛石英.在不变中求变——解放日报群工部在“走转改”活动中的思索.新闻战线,2012(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