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动荡的20年
2025年09月26日
二、动荡的20年
然而,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持续了不到一年,1957年反右斗争全面推翻了1956年新闻改革,认定这次改革“否定了报纸的党性和阶级性”;党报重回宣传本位,并被推向“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极端。“阶级斗争工具说”成为党报的唯一理论,成为对党报性质、功能的唯一解释,贯穿1957年至1977年的整整20年。〔18〕王中义回忆起当时的状况,至今仍然唏嘘不已:1957年王中先生因为“五分钱关系”的说法被打成右派,定性为“中国新闻界右派理论家”,遭到不断的批判。之后,复旦新闻系的教学完全被打乱,学生、老师被派去工厂、农村劳动实践。
在十数年的动荡中,各党报群工部名存实亡。由于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通讯员工作一度从阶级路线高度被绝对化了,如提出所谓“为工农兵,写工农兵,工农兵写”的绝对化口号。在这种“左”的思想影响下,知识分子被排除在工人阶级之外,指责他们走“专家路线”,不允许参与报纸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有段时间党报的领导权实际上被篡夺,变成了“帮报”〔19〕。在这种环境下,群工部的工作无法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