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喻国明.“互联网+”逻辑下传媒发展的进路与关键[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8):40.
[2]喻国明,刘旸.“互联网+”模式下媒介的融合迭代与效能转换[J].新闻大学,2015(4):1-6.
[3]喻国明.关于现阶段中国传媒业转型发展的基本观点[J].青年记者,2015(13):51.
[4]喻国明,胡杨涓.互联网逻辑下传媒经济研究的探索与困顿——2014年中国传媒经济研究文献综述[J].国际新闻界,2015(1):25-34.
[5]喻国明,刘旸.媒介融合时代基于大数据的传媒生产创新[J].新闻战线,2015(5):24-28.
[6]喻国明,苏林森.中国媒介规制的发展、问题与未来方向[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00):10-17.
[7]喻国明.未来之路:“入口级信息平台+垂直型信息服务”——关于未来媒介融合发展主流模式的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5(8):39-41.
[8]喻国明.在连接中创造价值:互联网逻辑下的传媒运作[J].新闻战线,2014(7):30-31.
[9]喻国明.大数据对于新闻业态重构的革命性改变[J].新闻与写作,2015(10):54-57.
[10]陈昌凤.“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创新与产业融合[J].新闻与写作,2015(7):39-41.
[11]陈昌凤,朱小妮,黄雅兰.2014年国内新媒体研究综述[J].全球传媒学刊,2015(1):34-52.
[12]陈昌凤.用户为王:“产消融合”时代的媒体思维[J].新闻与写作,2014(11):46-49.
[13]陈昌凤.媒体融合的核心:传播关系转型[J].中国记者,2014(3):4.
[14]陈昌凤.媒体融合中的全员转型与生产流程再造——从澎湃新闻的实践看传统媒体的创新[J].新闻与写作,2015(9):48-50.
[15]尹连根,刘晓燕.“姿态性融合”:中国报业转型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2):99-112.
[16]陈力丹,熊壮.2014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5(1):6-24.
[17]陈力丹.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媒介融合[J].当代传播,2014(6):1.
[18]陈力丹,史一棋.重构媒体与用户关系——国际媒体同行的互联网思维经验[J].新闻界,2014(24):75-80.
[19]武艳珍.BBC全媒体:以用户为中心的变革——常怡如访谈录[J].新闻战线,2014(2):61-63.
[20]胡正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关键与路径[J].新闻与写作,2015(5):8.
[21]屈义植.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报道模式创新[J].新闻战线,2015(10):6.
[22]王朋进.风险的媒介化和媒介化风险[J].青年记者,2013(4):59-60.
[23]邵培仁.关注未来媒介发展变化的大趋势[J].当代传播,2014(7):95-96.
[24]陈昌凤.互联网驱动下的香港传媒创新与实践[J].振动与冲击,2015,34(9):1-8.
[25]吴世文,谢湖伟.媒介融合的多重逻辑及发展取向[J].青年记者,2015(1):54-55.
[26]张志安,刘杰.媒介融合的年度观察及展望[J].新闻战线,2015(2):36-38.
[27]张志安.媒介融合需兼顾政治、商业和公共利益[J].青年记者,2015(1):4.
[28]张志安.媒介融合与传媒数字化转型[J].采写编,2015(1):5-6.
[29]张志安,张小瑞.都市报融合转型:观念、策略和体制[J].传媒,2015(2):22-24.
[30]肖赞军.媒介融合中的规制框架:两难抉择及应对思路[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10):70-83.
[31]李良荣,周宽玮.媒体融合:老套路和新探索[J].新闻记者,2014(8):2.
[32]郭全中.媒体转型中的七大理论问题探讨[J].新闻与写作,2014(8):49-53.
[33]尹明华.破解媒介融合的相关性制约因素[J].新闻大学,2015(3):2.
[34]谭天,刘方远.移动化数据化平台化——2013年中国传媒转型的三个维度[J].新闻与写作,2014(1):21-24.
[35]谭天,林籽舟,张甜甜.“一体两翼”: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策略选择[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2):20-24.
[36]肖叶飞.传媒产业融合与政府规制改革[J].国际新闻界,2011(12):25-29.
[37]肖叶飞.传媒产业所有权融合与反垄断规制[J].国际新闻界,2013(4):103-111.
[38]刘琼莲.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聚焦点与实践路径——基于高效反腐倡廉何以可能的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4(5):86-91.
[39]张亮宇,朱春阳.当前传媒产业规制体系变革与中国面向的问题反思[J].新闻大学,2013(3):102-120.
[40]王斌.地方新闻、社区信息化和传播自主性——传播与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分析框架[J].国际新闻界,2010(10):51-57.
[41]李继东.复合规制:媒介融合时代的规制模式探微[J].国际新闻界,2013(7):126-133.
[42]刘珊,黄升民.解读中国式媒体融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7):1-5.
[43]黄升民.媒体融合:道路曲折前途光明?[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4(10):16-17.
[44]庞亮,郭之恩.进程与变迁:基于媒介融合政策视角下的观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11):9-12.
[45]李丹林.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传媒政策与法律研究论纲[J].南京社会科学,2014(2):115-121.
[46]赵靳秋.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加坡传媒监管的制度创新与实践[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6):28-32.
[47]杨路索.媒介融合时代我国传媒行业政府规制的探讨[J].编辑之友,2011(8):39-41.
[48]朱鸿军,农涛.媒体融合的关键:传媒制度的现代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7):6-11.
[49]袁媛.欧洲新媒体规制探析[J].电视研究,2015(7):78-80.
[50]张艳秋.融合文化下媒介监管的新转向:促进媒介素养[J].国际新闻界,2010(12):118-123.
[51]朱剑飞,秦空万里.融媒≠出路:对我国传媒业数字化生存的再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12):1-5.
[52]高长力,胡智锋,刘俊.需求与引领:传媒生态与监管服务之变——2014年《现代传播》年度对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1):1-10.
[53]朱春阳.政治沟通视野下的媒体融合——核心议题、价值取向与传播特征[J].新闻记者,2014(11):9-16.
[54]陈潭,罗晓俊.中国网络政治研究:进程与争鸣[J].政治学研究,2011(4):85-100.
[55]冉华,李杉.传媒产业规制研究的基本状况与两个核心问题[J].当代传播,2015(1):60-64.
[56]李忠昌.公共利益:传媒规制的应然与实然[J].新闻界,2015(1):14-18.
[57]庹继光.媒体融合中网络用户的法律保护与规制[J].新闻战线,2015(8):89-91.
[58]周庆山,李彦篁.欧美各国信息传播中的内容规制政策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4(1):88-91.
[59]张喜杰,李倩.署局合并背景下广电行政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5(7):37-42.
[60]李鹏.数字内容产业的平台治理及规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6):140-144.
[61]汪文斌.从一云多屏到多屏互动——中国网络电视台台网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电视研究,2014(10):20-21.
[62]史安斌,赵涵漠.媒体融合:触及媒体人灵魂的革命[J].电视研究,2014(10):22-25.
[63]蔡雯.媒体融合:面对国家战略布局的机遇及问题[J].当代传播,2014(6):8-10.
[64]朱春阳,张亮宇.澎湃新闻:时政类报纸新媒体融合的上海模式[J].中国报业,2014(15):46-49.
[65]谷虹.广电产业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平台战略[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9):153-159.
[66]卢钊凯.用IP打通全媒体产业链条——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的思考[J].中国电视,2014(12):71-75.
[67]刘永坚.以技术为要的媒体融合之路[J].传媒,2015(9):24-26.
[68]肖叶飞,刘祥平.媒介融合与规制融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3):10-14.
[69]王维佳.传播治理的市场化困境——从媒体融合政策谈起[J].新闻记者,2015(1):15-20.
[70]林凌.论媒介融合立法路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3):73-78.
[71]林凌.论媒体融合发展立法模式[J].当代传播,2015(1):65-67.
[72]李军.加强媒体融合推动报刊业科学发展[J].传媒,2015(8):18-19.
[73]陈印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政治安全价值导向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4):41-43.
[74]高海涛.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我国网络新媒体产业安全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4(9):11-14.
[75]曹然,丰纯高.媒体融合时代党报把握舆论导向四路径[J].中国出版,2015(7):20-23.
[76]朱静雯,李靓.媒介融合背景下消费类期刊创新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5(4):103-106.
[77]夏威.新媒体融合发展要警惕“微信、微博依赖风险”[J].当代电视,2015(3):8-9.
[78]刘海虹.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聚合的著作权法规制——以网络商业模式的创新为视角[J].新闻大学,2015(2):7-13.
[79]邱国栋,黄睿.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管理研究——以辽宁出版集团组织结构演进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4(9):23-26.
[80]朱光烈.我们将化为“泡沫”——信息高速公路将给传播业带来什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4(2):1-8.
[81]孔德涌.因特网会替代传统媒体吗[J].瞭望新闻周刊,1998(51):53-53.
[82]董天策,陈映.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议程互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28(7):134-138.
[83]石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路径探讨[J].编辑之友,2014(12):5-7.
【注释】
[1]周茂君,博士,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广告传播、媒介经管和新媒体研究。
Zhou Maojun,PH.D.,Professor,Research Fellow of Media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Wuhan University,School of Journalism&Communication,Wuhan University.Majoring in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Media management and the study of new media.
[2]**李抟南,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广告传播方向。
Li Tuannan,Master of Advertising(2014),School of Journalism&Communication.Wuhan University.Majoring in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