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新老媒体“一体发展”的研究
陈力丹主张用互联网思维推动新老媒体“一体发展”,他认为媒体融合要理解为“内容生产+产品形态+渠道占有”的“一体”,包括新闻采编流程的一体化、媒体组织架构一体化、新闻采编与运营一体化、重构媒体与用户的关系借助以及技术和资本市场启动媒体融合,强调要打破新旧媒体界限实现内容、技术、平台和人才的“一体化”融合和共享。(陈力丹,2014)喻国民对未来媒介融合发展主流模式展开了思考,他认为当下传统媒介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互联网+”的新常态下,传统传播渠道的“失灵”是其中的关键性症结所在。因此,如何使传统媒介生产的内容产品能够有效地“嵌入”到社会关系渠道中,便成为今天构建传统媒介传播有效性的最为关键性的问题,而建立“入口级信息平台+垂直型信息服务”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秘钥。(喻国民,2015)石峰认为,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严谨的内容、导向意识、权威性、公信力以及训练有素的庞大采编队伍等,而其缺陷在于传播力落后。新媒体拥有先进的理念、跨时空区域的传播力,自主、灵活的体制优势,但其缺陷在于内容的鱼龙混杂,主流意识的欠缺,权威性、公信力不足等方面。因此,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有多种可供选择的路径。但需注意融合发展是深层次的融合,不是表面的融合,并且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制度创新的作用。(石峰,2014)“澎湃新闻”从《东方早报》中脱颖而出,《东方早报》则有望通过“澎湃新闻”的上线实现华丽转身,朱春阳将其称为“时政类报纸新媒体融合的上海模式”,并指出专业组织与网民的互动关键是看媒体能否与网民在互动中共同确认议程,而非传统思路以专业组织设置议程为主。要形成与民间舆论场的良好互动。如此才是融合成功的关键所在。(朱春阳,2014)尹明华对全覆盖、可占有、快繁殖的内容分发渠道的缺乏、缺少可购买的第三方实时数据社会提供者、从内容为王到理解为王的转换障碍、被选择被评价的自我角色定位障碍、社交媒体传播新方式对复合型竞争能力的新要求等破解媒介融合的相关性制约因素的探讨,视角非常独特,而且很有意义。(尹明华,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