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要素

(三)影响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要素

多伊奇认为地区一体化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单位之间的相互关联性;(2)价值的一致性以及某些实际的共同报偿;(3)相互的反应性;(4)某种程度概括的共同特征或忠诚。同时,他提出以下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导致一体化进程分崩离析:(1)对该社会或任何参加一体化的单位经济、军事、政治负担的激增;(2)社会变动与政治参与的急剧增长,快于民众同化于该社会共同政治文化的进程;(3)地区经济、文化、社会、语言或种族差别上的急剧增加,快于并大于任何补偿性的一体化进程;(4)政治或行政机构以及政府和政治领导处理其当前工作与负担的能力严重落后或下降;(5)政治精英相对封闭,使新成员与新观念的进入大为减慢,促使沮丧的潜在社会精英成员成为敌对的反社会精英分子;(6)政府和社会精英未能及时地实行人民所需要或期望的必要的改革和调整,对某些拥有特权、占据优势的少数人的地位的急剧下降或丧失,未能做出及时的调整。[22]

作为新功能主义者的美国学者哈斯(E.Haas),“把地区性政治机制的存在看作是地区一体化及其概念界定的基础”。哈斯认为,一体化是“说服来自不同国家的政治行为体将其忠诚、期望和政治活动转向一个新中心的进程。这个中心的组织机构拥有或要求掌握对已经存在的各民族国家的管辖权”。[23]

以霍夫曼(S.Hoffmann)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流派认为,成员国之间的政治讨价还价决定了区域合作的特点和区域共同体制度的范围与限度,体现了国家中心的研究范式。以哈斯、多伊奇等为代表的新老功能主义理论者,则强调国家在阻止或干扰一体化进程时无能为力。不过他们也承认国家政治精英在一体化过程中的作用。

我国学者胡延新认为一体化有三个特点:地域性、集团效应和结构变革。罗建波对不同地区一体化的共同特点的归纳颇有见地:(1)一体化的地区必须具有相对独特的地区性或地缘性(regioness)——高度的地理相似性、某种程度的相互依存度、一定程度的文化同质性以及大体一致的情感认同;(2)地区一体化必须以某种形式的制度安排为物质依托;(3)地区一体化往往涉及政治、经济或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合作。虽然经济一体化仍然是地区一体化的主要形式,但政治安全一体化也是地区一体化的重要内容,而社会文化一体化也日益深入地进入一体化的合作视野。[24]

这些分析为我们探讨非洲教育一体化进程的促进和阻碍因素提供了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