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盟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的重点领域

三、非盟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的重点领域

为实现上述目标,非盟在《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中进一步提出,在“非洲教育第二个十年(2006—2015年)”中应在以下五大领域取得关键成果。

(一)建立和保持非洲多方力量对一体化进程的政治承诺和参与

《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的实施“第一步和最关键的一步是寻求强大的政治承诺”。其中,主要包括六个层次的政治参与。一是各国教育部部长(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部门)。如果“离开了国家对洲和区域进程的参与,离开了国家对自己高等教育系统的准备……高等教育一体化将难以实现”。二是各国教育质量保障机构。“一体化的成功有赖于各国负责提供高等教育项目标准化信息,并为这些项目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障机制的可靠的机构。”三是高等教育机构。因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是一体化进程的核心”。四是学生。非盟高教一体化战略指出这是“博洛尼亚进程的一条经验”,虽然非洲学生联盟的力量还较弱,但“在参与高教一体化战略的过程中将大大加强其影响力”。五是参与一体化活动的非洲次区域级和洲一级的机构。六是雇主协会和专业协会。这些协会的参与“能保证一体化战略的成果为各行各业专业人士所认可”。《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要求这些机构和人员与UNESCO合作完成《阿鲁沙协定》的修订。该协定是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发展最好且最著名的代表性成果,涉及一体化过程中多方面的具体问题,需要这些机构和人员慎重地处理、磋商和谈判。《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要求,到2015年12月,至少要有80%的非盟成员国批准通过修订后的《阿鲁沙协定》,[34]以便该协定为非洲高教一体化战略建立一个综合性平台。[35]

(二)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

第一,是要建立并维护非洲高等教育机构及其项目的中央数据库。“一个有效的一体化战略最重要和最先要做的就是保证在中央数据库中有参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信息,人们能用简单、透明的方式取得这些信息,还能通过互联网留下这些信息,并且能比较这些信息,并大范围地搜索。”这种数据库的目的就是“在全洲的范围内提供公认的高等教育机构及其专业课程的精确完整的最新信息”。该数据库包括非洲各国的下列信息:国家高等教育系统;质量保障及认证系统;质量保障及认证机构;高等教育机构;高等教育项目。这种信息工具对学生、政府、高等教育机构、质量保障机构、认证机构、专业机构以及雇主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非盟《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指出,为了建立这样的数据库,需要建立规范、可靠的认证及质量保障机构,每一个参与国都有责任保证数据的准确、透明;需要确立各国数据的标准化格式,保证数据的可比性;所有国家级的合作伙伴都要向非盟委员会提供使用权。非盟《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要求到2015年12月至少有80%的成员国为数据库提供可信的资料。[36]

第二,是要建立非洲高等教育机构的绩效评估系统。其目的是建立一系列标准来比较和衡量高等教育机构的绩效,并改进教育质量。

第三,是推动非洲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非盟要“保证非洲参与到相关的全球高等教育一体化和排名系统中,包括与亚洲、欧洲、拉美等其他区域的一体化进程建立持续对话和合作”;还要“鼓励非洲的高等教育机构参与到全球教育机构的排名系统中”。其目的是“了解这些系统的运作方式”,分享国际经验;并确保这些系统“考虑非洲高等教育的特殊环境”,让非洲高等教育机构的进步和成就更好地得到世界的认可。

(三)建立统一的高等教育资格证书体系

非盟《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提出分三个层面开展非洲高等教育资格证书体系建设的工作

一是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认证和质量保障机构的建立和运作。该战略认为“这些机构是非洲一体化战略的基石”。非盟各成员国目前并不具备建立统一高等教育资格证书体系的条件,因为许多国家还没有整顿好自己的高等教育市场。比如坦桑尼亚,该国大量的学位都是从一些网络大学获得的,缺乏可信性。[37]因而《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强调,各国首先应该建立自己的高等教育资格认证部门,同时非盟会开发一系列的工具和资源,以指导、支持各国高等教育资格体系的发展。

二是区域层面的高等教育资格认证系统的建立。《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指出,“为了促进经济一体化,大多数区域经济共同体已经建立了高等教育的区域性认证,应继续支持这些努力,也要特别重视那些还没有开始这项工作的区域”。

三是非盟委员会的协调和服务工作。该战略指出了支持各国发展高等教育资格证书体系的具体策略:对现有系统进行评估;支持资格证书体系方面的能力建设;为认证部门的人员提供短期课程等。该战略还指出要做好下列方面的研究,以更好地支持非洲高等教育资格证书体系的发展:贸易与服务总协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跨境高等教育对非洲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支持和破坏作用;与世界其他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比较;有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影响大学毕业生流动的非教育因素;鼓励非洲以外的学生来非洲高校学习的战略。《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指出,通过全洲各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努力,到2015年要建立一个全洲统一的高等教育资格证书体系。[38]

(四)制定高等教育资格证书的最低标准

非洲大陆的高校鱼龙混杂,缺乏有效的监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等教育市场的混乱。《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指出,资格证书最低标准的建立有助于“学分转移”,也有助于公司放心聘用得到相关认证的毕业生。

该战略还指出,建立高等教育资格证书的最低标准,需要高等教育部门和私营部门协会的磋商;非盟委员会将为磋商会议提供场所。这些磋商会议需要讨论如下问题:(1)攻读某一文凭的学生的入学标准;(2)一定学程所需的学分数量;(3)一定学程毕业生满足雇主需要的最低程度的学习成绩、学习科目等;(4)一定学程结束后获得的资格证书;(5)教员的最低资格;(6)最低限度的教学设备和设施。

该战略决定,通过适当的协商,到2015年至少制定出15种相关资格证书的最低标准,至少有30个机构为学生提供符合这些标准的学术项目。[39]

(五)开发合作课程和人员流动计划

殖民主义历史使非洲高等教育基础薄弱。一些高等教育机构不能为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很多国家没有能力让所有学生都接受高等教育。这就使得联合课程开发和学生国际流动计划成为非洲高教一体化战略的一个重点领域。

这些计划拟采取多种形式:(1)学术交流,包括学生交换项目、教师交换以及特邀讲座(guest lecturing)等;(2)联合学程(joint study programmes)和联合学位(joint degrees),指学生在两个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学习,并取得学位;(3)“三明治计划”,指学生轮流在自己国家和东道国研究和学习,但学历证书由自己国家的高校颁发;(4)联合课程开发,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课程和内容的合作开发;(5)利用并增加开放教育资源,以较少的成本提供较多的教育机会,并促进分享知识产权的文化。

《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提出在几年时间内制定一个指导联合课程开发和人员流动计划的战略,整合现存的资源,鼓励有兴趣的机构参与合作,并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到2015年至少要成功开发30个区域合作项目,逐步深化各国高等教育的交流与融合。[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