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区域组织制定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规划
21世纪最初10年,非洲的高等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地表现出国际化的特征。非洲的和次区域性的组织机构为促进和改善区域内高等教育的质量,纷纷通过制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战略、计划或五年规划等指导相关工作,以实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为目标带动和协调非洲各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发展。
在大陆层面上,为振兴非洲高等教育,推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协调一致发展,在与欧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支持下,非盟提出“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一体化战略”(Harmonisation of Africa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and Accreditation,HAQAA)。[6]作为非盟推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的总框架,该战略是指导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的根本纲领。以此为引领,非洲大陆层面上的泛非组织机构开始制定和推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的战略和计划。
在该框架的指导下,非洲大学协会在其《战略计划2011—2015》(Strategic Plan 2011—2015)和《核心项目2013—2017》(Core Programme 2013—2017)两项政策中,对促进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发展设定了具体目标和落实措施。
在次区域层面上,非洲及马达加斯加高等教育委员会于2014年制定了首个高等教育五年战略发展计划即《非洲及马达加斯加高等教育委员会战略发展计划2015—2019》。该计划为中西部非洲及马达加斯加地区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发展设定了2个五年发展总目标和5个具体目标,并详细制定了实施策略(即预期结果)和评估标准。[7]
东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网络联盟于2015年9月发布了《五年战略计划2015—2020》,该计划中为促进东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发展设定了8个目标,对实施策略、活动方式、范围、责任主体等均做出了明确规定。[8]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则组织成员国于1997年签署了《教育和培训协议》(Protocol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该协议从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两方面做出高等教育一体化承诺,要求各缔约国为本国以外的生源预留至少5%的入学机会。[9]为此,缔约国应尽快协调开发一致的、等值的高校入学标准,高校应积极落实双边资格认证机制和学分转换系统,通过协调学历促进师生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