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本书的准备和撰写过程历时五年,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也得到了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非洲研究院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我国比较教育界的支持和鼓励,得到了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国大学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能力建设研究所、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等机构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我所指导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这里特别要感谢浙江师范大学的楼世洲、刘鸿武、周跃良、陈明昆、於荣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黄志成教授,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校长威廉·阿南基瑟(William Anangisye)教授,乌干达卡巴莱大学校长乔伊·科维斯卡(Joy C Kwesiga)教授,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育质量保障研究专家穆鲁·卡塞(Mulu Nega Kahsay)博士,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的本德·鲁辛达(Bend Ruhinda)博士和约瑟夫·科萨姆(Joseph Cosam)博士,等等。感谢他们为本研究提供的学术意见,或接受我的访谈,或帮助我进行有关联络。其中威廉·阿南基瑟校长还亲自填写了本研究的问卷。

这里也要特别感谢本项目团队张玉婷、郑崧、徐倩等博士的支持,尤其感谢几年来我指导的多位博士生和硕士生的直接参与,其中陶俊浪主要参与了非洲大学协会的相关发展战略以及非洲高教一体化发展战略历程研究,孙志远参与了非盟高教一体化发展战略和非盟职业教育振兴计划的研究,李佳宇主要完成了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路径研究,钟颖参与了非洲成人教育相关发展战略研究,吴书敏参与了非洲基础教育的相关战略研究,任云慧参与了非洲教师教育的相关发展战略研究,汤春红参与了非洲教育发展协会的相关发展战略研究,姚菲参与了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的相关发展战略研究。坦桑尼亚博士生福特·安东尼·扎卡利亚(Fute Antony Zakaria)参与了非洲教育发展战略面临的障碍研究。

正是有了这些支持和参与,我们才能开展这项复杂工程,研究了诸多非洲教育相关组织,特别是研究了这些组织在非洲教育管理、教学质量保障、教育技术运用等重点领域诸多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规划和政策,研究了这些规划和政策一体化的政治、组织和功能路径及其法律基础,也尝试研究了这些组织和机构的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取得的成效、实施中面临的挑战,我国参与非洲教育一体化的路径,等等。

希望本书能为我国的中非教育合作相关决策以及全球教育治理思路提供一定参考,也能为我国读者进一步了解非洲教育打开一扇窗户。

非洲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一张巨大的网,下面有太多的组织,太多的战略策略和规划政策,太多的持份者和太多的影响因素。而且有些战略是刚刚开始,尚待时间去落实;有的战略是刚刚结束,尚待时间去检验。加上非洲研究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基础薄弱,所以五年的研究时间非常不够,本书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尤其是有关非洲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分析方面有待加强。我们的研究有待继续,还望广大学者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万秀兰

2020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