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教育“二·十”计划产生的背景分析

一、非洲教育“二·十”计划产生的背景分析

(一)非洲教育一体化进程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非洲一体化战略出台,由此非洲教育一体化进程[2]也不断向前推进。如果说由于时机的不成熟,第一个非洲“十年教育行动计划”(1997—2006)还是一个约束力较小的非洲教育行动计划,那么随着2001年“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在非统组织首脑会议上的通过、2002年7月非盟的正式成立、2004年非盟《2004—2007战略框架》的通过以及非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非洲教育一体化也越来越被提上议事日程,再加上适逢2006年第一个非洲“十年教育行动计划”到期,因此非洲强烈呼唤对非盟成员国有约束力和影响力的第二个非洲教育统一行动计划的出台。

(二)非盟构想的非洲发展愿景及其赋予教育的重要意义

正如非洲教育“二·十”计划所提到的:非盟设想的一体化的、和平的、富饶的非洲愿景之一,是在全球社会和知识经济中由非洲自己来取得非洲人民应有的地位,而其前提是对非洲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因此,教育成为培养非洲人民在实现这一愿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手段。进入新千年,非洲各学段教育都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应付这些挑战,非盟历次教育部长会议不断重申增加受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和适应性以及确保教育公平。这些会议认为:教育是关键,其成效直接影响甚至决定非洲发展的质量和规模;教育是非洲开发人力资源,传授适当技能、知识和态度的最主要的途径;在利用非洲现有的资源、实现工业化、参与全球知识经济、为非洲在全球社会取得应有地位等方面,教育构成了发展新观念和科学与技术的基础;非洲要巩固和平的文化、两性平等,形成积极的非洲价值观,也要通过教育这个途径。[3]

(三)国际组织相关计划的落实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非洲教育政策和行动计划受国际组织有关行动计划的影响,是落实这些计划、获得国际资助、融入国际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全民教育”“千年发展目标”等行动计划。除此之外的例子也俯拾皆是,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为“联合国十年可持续发展教育(2005—2014年)”项目制定了《国际执行方案》。非洲教育“二·十”计划多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四)对第一个非洲“十年教育行动计划”的反思

第一个非洲“十年教育行动计划”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优先领域:(1)公平以及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2)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效率;(3)辅助学习模式;(4)能力的建构。[4]该计划的积极作用得到了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各界人士的肯定,在教育的“第一个十年”中,“非洲各成员国在改善教育质量、提高教育适应性和增加受教育机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5]然而,尽管各成员国都做出了艰巨的努力,但第一个非洲“十年教育行动计划”中的“大多数目标仍未能实现”。究其原因,一是该计划的执行时间延缓,在正式推出“十年教育行动计划”的两年后才被采纳;二是宣传力度不够,且效率不高;三是主要利益相关者缺乏对计划的支配权;四是与该计划目标相关的项目几乎得不到任何重要的国际机构和非洲发展合作伙伴的支持,并且在此期间,这些组织自己所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大多完全脱离了该计划;五是在国家一级,尽管成员国与发展合作伙伴就教育部门发展方案进行了协商,但这种协商并不是在实现“十年教育行动计划”目标的总体背景框架下进行的。[6]这些反思对非洲教育“二·十”计划是前车之鉴,有警示意义。

(五)可资利用的客观基础

与第一个非洲“十年教育行动计划”的执行条件相比,非洲教育“二·十”计划有了较好的实施基础。其中主要有两点:一是可以依靠“非洲妇女论坛、非洲大学协会、非洲教育发展协会、非洲开发银行等非洲现有机构的能力”;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主要合作伙伴”业已提供和将会提供的支持与合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