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体化过程特征的分析框架

(三)教育一体化过程特征的分析框架

简·奈特认为有必要关注影响区域一体化演变过程并体现其特征的那些因素,并为此建立了如图0.2所示的分析框架。

图0.2 体现教育区域化进程特征的因素

资料来源:Knight J.Towards African Higher Education Regionalization and Harmonization:Functional,Organizational and Political Approaches[M]//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frica:Prospects and Challenges.Published online:20 Aug,2014:347-373.

在她看来,这些因素体现了任何变革进程的发展和治理的特征,也是分析区域化进程各个阶段的核心要素。对于图中的6组要素,除了偶然和有意这一组外,她都进行了简要说明。

1.代表“非正式”一端的是由区域内高等教育机构和组织来发起和管理的双边和多边活动。代表另一端的是比较正式的途径,涉及使区域化进程更有组织性或更具协调性的政策制定或管理机构。

2.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是另一个关键变量。例如,来自高等教育机构的倡议最常被看作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区域化途径,而区域和国家层次机构或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监管协定,都体现出自上而下途径的特点。

3.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推动区域化的力量来自教育部门本身还是教育外部的行动者(以自己的议程来推动和管理)。这一因素与区域化的关键理由(rationales)和预期结果直接相关。例如,如果高等教育区域化被用作政治或经济一体化的工具,其活动和结果可能有异于由教育部门来管理并为了改善教育项目、研究、知识和社会服务的质量和相关性。她特别指出“教育服务在区域贸易协定中的作用可以作为教育外部管控高等教育区域化进程的一个例子”。

4.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的路径特征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维度。逐渐累积的发展路径是渐进式的,决定性的质量和变革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形成的。“大跃进”式的路径则不同,更多的是革命性的,涉及重大突破,往往由自上而下的干预或正式的宣言来推动发展。

5.高等教育行为体(如院校、组织、国家政府机构、区域或区域间机构)的特征分析维度:(1)是否对促进区域化的外部因素和任务做出反应;(2)是否前瞻性地看到日益增多的高等教育研究和教学的协作和联盟的好处;或(3)付出的努力是否为战略性的,是否基于通过区域化努力来加强高等教育及其对社会的贡献的愿景。[30]

这一分析框架丰富了我们分析非洲教育一体化进程的阶段和成效特征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