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培训

四、开展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培训

除召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会议,增进信息和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外,与会议同步进行的还有质量保障能力培训。大陆和次区域两个层面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机构也正通过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相关管理工作和科研人员能力的培训,推广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政策,培养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一)大陆层面上的质量保障文化培训课程

非洲大陆层面上,为创设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普适性理解,推广质量保障的多种路径和工具,全面推行“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一体化战略”,非盟面向非洲各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委员会和各高等教育认证组织机构开办关于“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共同话语”的培训课程。

在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的支持下,该培训课程借鉴和结合了欧洲和非洲现有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趋势和需求,在欧洲和非洲分期开设。课程开设形式多种多样,如专家汇报、小组工作、专题讨论、案例研究和个人反馈与指导等。第一期的培训课程于2016年10月从48名参与者访问比利时和德国开始,随后是自学和调研阶段。[35]参与者通过竞选获得资格,受到自己所在单位的支持,并被赋予在本国传达培训经验的使命。第二期培训课程于2017年6月在加纳阿克拉开始,为期三天的工作坊旨在研讨和改进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系统,在“泛非质量保障和认证框架”下提升使用新兴质量保障工具和框架的意识。[36]2018年,培训课程跟踪工作坊在埃及开罗举办,两期参与者齐聚一堂来讨论开发“泛非质量保障和认证框架”的工具和活动,以及自身的使命。[37]

(二)次区域层面上的质量保障相关主题培训班或工作坊

在次区域层面上,相关组织也通过培训班或工作坊等形式对成员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人员进行关于评估和认证操作等的培训。同时,各次区域也通过培训活动推介各自的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和其他相关计划。

在东部非洲地区,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通过持续开展“能力建设及敏感性”培训,对各成员国高等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成员高校的领导者、教师、质量保障人员等进行关于质量保障能力和质量意识敏感性的培训。培训一般分为能力建设和对质量相关问题敏感性的培养两部分,截至2019年8月,该培训已开办7批,累计培训200余人。[38]培训内容具体包括高校自评数据搜集与分析,如何组织利益相关者参与质量保障,如何撰写自评报告,介绍外部同行评议程序,高等教育项目的内、外部质量保障程序,质量保障与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协调质量保障体系跟踪调查等一系列关系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的具体操作指导。[39]

在南部非洲地区,2017年,南部非洲地区大学协会在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和南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网络联盟的支持下,举办了南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建设工作坊。此次工作坊中,与会者研讨后一致认为南部非洲需要实施质量保障能力建设项目,这为促进南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发展做了思想铺垫。与会者协定通过南部非洲地区大学协会加强已有的伙伴关系,集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需求,推动南部非洲地区的内部质量管理系统发展,协会负责外部质量保障能力发展。

在中西非及马达加斯加地区,非洲及马达加斯加高等教育委员会则通过对高等教育及研究机构管理者在大学治理与领导力方面的培训来提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质量保障意识和能力。

在北非地区,由阿拉伯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网络联盟于2008—2017年分别在埃及、叙利亚、苏丹、摩洛哥等国连续举办了6次“质量保障工作坊”,创新性学习与知识策略定制中心也正在持续开展关于质量保障能力建设、高校质量文化营造等的短期培训。[40]

虽然各次区域在质量保障能力培训方面有频次和规模上的显著差距,但更多地表现出相似性。培训对象主要是非洲国家高等教育部门和高校的负责人以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机构工作人员,从领导力和治理上提升质量意识和质量保障能力;培训内容多以质量意识、质量保障文化、质量保障路径、认证与评估业务等为主;从培训结果上看,参与培训的各国高等教育和质量保障相关工作人员既紧抓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又积极为自己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发展搜集信息,许多参与者现今已成为本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领域的专家、领导者和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