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略的背景
该战略的背景既有宏观政治经济背景,也有教育自身的背景。
首先是宏观背景。《非洲“三·十”教育战略》,和前两个十年非洲教育发展战略和计划一样,也是非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非洲教育一体化进程和教育全球化的产物。[20]非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最突出表现是非盟《2063年议程》在整个非洲大陆发展中的纲领性地位。同时非洲教育日益成为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一环,受全球教育思潮和行动[比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计划》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大影响。
其次是教育自身的现状和问题。每一个十年教育战略或计划都基于对前一个十年教育战略执行情况的总结,以及对当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梳理。
1.关于非洲教育近20年取得的成就,《非洲“三·十”教育战略》指出:在过去20年中,非洲教育发展的总的特点是,接受各级学校教育的儿童和青年人数有了显著的增加。虽然幼儿入园率还很低,但相比以前有改善,提高到了20%。初等教育入学率则有显著改善,从1999年到2012年,调整后的净入学率从59%跃升至79%,1.44亿学龄儿童接受了小学教育。“这得益于非洲各国政府和其他利益攸关方在全民教育、千年发展目标框架下做出的努力,也得益于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制定的免费初等教育政策所调动的资源。”虽然《非洲“三·十”教育战略》文本未肯定过去非洲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但指出非洲普通中等教育在过去的十余年中有较大的发展:1999—2012年,非洲大陆中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4%上升到50%。该战略文本提到非洲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大约为7%,入学人数有了大幅提升;特别指出私立教育机构在其中持续发挥了重要作用,录取了约25%的大学生。[21]
2.关于当下非洲面临的教育问题,《非洲“三·十”教育战略》主要指出了以下方面:
(1)整个教育系统:虽然近20年非洲儿童和青少年入学率增长显著,但由于基数较低,这一增幅仍然不够。据估计,非洲大约有3000万儿童未受教育,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这一数字还在增加。目前非洲教育的总体金字塔呈底层粗大(小学阶段毛入学率79%),中间非常狭窄(中学阶段毛入学率50%),而顶层极其尖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7%)。而且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教育类型之间有巨大差异,结构失调,缺乏衔接和互补性,效率低下;各子系统发展的连贯性有待加强,未能将它们整合到一个整体的系统,不利于向学生全面传授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学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以及非正规教育虽然很重要,但发展严重不足。各级教育的教学质量低,存在严重的不平等和排斥(非全纳)。[22]
(2)学前教育:规划不足,资源配置有限,管理水平较低,教师质量较低,缺少与初等教育的衔接和相关教材,教育质量地区差异较大。
(3)初等教育:性别不平等,学校管理效率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4)职业技术教育:地位低,不受重视;教育理念有待更新;课程内容和学校设施比较陈旧,与学生就业脱节;性别不平等现象普遍。[23]
(5)普通中等教育:严重供不应求。在非洲低收入国家,中等教育入学率都很低,初中平均为44.7%,高中平均为23.2%。中等教育完成率也很低,初中平均为29.5%,高中平均为13.9%。财政投资有限,与就业、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联系不密切,中等教育毕业生的升学率也很低,完成高中学业的学生中仅有6.1%进入高等学校。[24]
(6)高等教育:入学率低,教育成本不断攀升,教育不公平问题仍然存在,师生学习和生活环境较差,科研经费投入较少,低于非洲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5%;研究生教育欠发达,高校科研创新贡献率十分有限,整个非洲大陆对全球知识的贡献率仅占约1%,高等教育质量令人担忧。
(7)非正式教育:大多数非洲国家政府不重视非正规教育培训,政府未认识到其在非洲扫盲运动中的作用,大多是由当地和国际非政府组织承担非正规教育培训工作,文盲率一直居高不下。[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