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ET振兴战略》内容的文本分析
(一)目标及措施
《TVET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减少贫困和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具体而言,非洲《TVET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表现在许多方面,并设计出相应的一些战略措施。这些战略措施主要反映在该战略的“执行体系”、“非正式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和战后地区试验计划”、“主要政策问题”、各级机构各自发挥的“政策作用及相应建议”、“战略评价”等部分。归纳起来这些目标和措施主要如下。
1.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项目的吸引力。为此,拟将高就业率的培训机构推为典型,带动民众选择职业技术教育;利用媒体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宣传,改变人们的观念,比如投放广告或者电视节目来推广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项目。
2.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项目的质量。为此,首先,要保障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经费。《TVET振兴战略》认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受益者应该共同承担培训成本;政府应对企业按工资总支出的一定比例征税(一般低于2%),以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基金。这实际上是征收教育培训税,使企业参与支持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发展。除了受益者分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成本外,来自国内外的援助也应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例如,非洲开发银行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战略合作伙伴支持特定国家的项目和多国合作的项目,并提供小额信贷。其次,政府要有意识地努力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不仅要培训教师,而且要稳定职教队伍。通过各种公平的薪酬和激励政策吸引教师,包括为教师买房、买车提供贷款。同时,应该向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的管理者、专业和政策的决策者提供培训,更新他们的知识,使其能有效地推行各种执行机构中的资格认证体系、鉴定标准、评价指标、质量保证及问责制等新战略及措施。[14]第三,要开发优质课程,注意课程与劳动力市场需要的结合,注意培训的有效性。第四,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开展“基于能力”的培训(CBT)。
3.整合现有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资源,实行一体化管理。首先,要设立全国性机构。该机构要能代表政府决策者、雇主、公立和私立培训组织、民间团体、校友联合会以及发展伙伴等相关群体的利益,统一协调和促进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事务。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这样的机构,比如加纳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委员会(COVET),坦桑尼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局(VETA)。这些部门代表国家进行政策性调控,统一课程、学费和入学条件标准,规范培训市场的秩序。其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联系,加强正式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和非正式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联系。第三,要求在培训课程、标准、资格和资金保障方面建立和落实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建立统一的资格认证体系;明确规定培训的种类、层次和水平,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进行认定,实行一体化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人员流动。
4.保障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员就业。第一,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适切性。职业技术教育及培训要与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相适应。第二,加强培训后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习背景来选择项目。第三,应该提供奖学金以及面向贫困学生的“服务抵偿学费计划”(像清洁和农牧工作)。第四,针对毕业生工作去向进行跟踪研究,以提供有价值的反馈,调整培训项目,增加受训者的就业机会。
5.促进职业技术的终身学习。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应当变成开放的学习系统,让工作所需的技能可以通过终身学习得到不断更新,让无法接受培训的学生可以获得学习的机会。[15]
(二)优先发展的课程领域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TVET振兴战略》特别明确了非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若干优先发展领域及基本原则。
1.优先发展的课程领域。在《TVET振兴战略》中,优先领域的确定采纳了非盟2006年对非洲18国提出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现状的调查结果和政策建议”。农业和农村发展是首要目标,其次是公共健康和水资源、能源和环境管理、信息和通信技术、建筑和维护、国家治理等。其中,农业和农村发展领域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涉及土壤改良、农产品加工、粮食的保存和储藏、农作物的多样化生产、城市园艺、农村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关于国家治理领域的优先发展,《TVET振兴战略》指出:非洲大陆的暴力、冲突和战争的历史表明,政治宽容和尊重人权这些基本的民主原则在非洲大陆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所有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项目中加入政治和公民技能的培训十分重要,这些政治素养包括:参与民主政治,培养政治意识,建立对当局的正确态度,遵守法律,尊重人权以及促进社会融合与民族和解(特别是在战后地区)等。[16]
2.应遵循的基本原则。《TVET振兴战略》主要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应遵循如下原则:入学与公平、质量、实践性、适切性、就业与创业能力兼顾、效率、可持续性、联系和合作、权力下放、政治和道德教育、环保、培训系统内的互通,等等。其中,实践性原则指的是培训必须考量学员在实践操作上的熟练程度,而不是理论知识,培训活动要强调熟练操作的测试。适切性原则指的是培训体系必须具有弹性,可以满足学生、社区和地方工业的实际需要。效率原则指的是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培训单位的投入(主要是时间和资金)和毕业产出之间关系的内部效率,涉及怎样以较低的成本来完成同样类型和质量的培训,如何提高学生的毕业率。环保原则指的是在各种培训项目中推广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教学科目。联系和合作原则指的是必须推进和劳动界以及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系统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伙伴关系,深化双方的合作。[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