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规划实施及评估
《非洲大陆教育战略2016—2025》发布于2016年,由于其出台时间较晚,战略实施时间不长,截至目前尚未有该战略实施及评估的相关信息,故本部分战略实施及评估主要侧重于对非盟出台的前两个十年计划的实施及评估情况。与非洲第一个十年教育计划相比,“二·十”计划有着更好的实施基础,包括“非洲妇女论坛、非洲大学协会、非洲教育发展协会、非洲开发银行等非洲现有机构的能力”,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主要合作伙伴”已经提供和将会提供的支持与合作。[15]作为非盟监测“二·十”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主导技术机构,非洲教育发展协会于2014年提供了《非盟教育展望——大陆报告》(AU Outlook on Education Report:Continental Report,以下简称“报告”),对该计划中的关键优先领域在国家—区域—大陆三个层面进行了评估。
(一)从基础教育入学率的提升到全面普及
第一个十年计划强调要大力加强非洲基础教育入学率,到第二个十年计划目标普及基础教育,这一目标的转变不仅意味着非洲大陆在整体水平上的基础教育入学率提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且体现出非洲各区域共同体在非盟的统一号召下把该基础教育战略目标纳入到本区域战略计划中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而步伐一致,实现基础教育入学率的整体提升。
2015年发布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显示,基础教育净入学率有了实质性的提高。摩洛哥的小学净入学率从1999年的71%上升到2013年的99%,这是长期重视农村地区学校建设和性别平等改革的成果。其他国家,主要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即使小学入学率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水平,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布隆迪的净入学率从2000年的不足41%上升到2010年的94%。尼日尔的净入学率从27%上升到64%,几内亚则从42%上升到76%。即使在一些经历了人口大量增长的国家,净入学率稳步上升也表明其取得了重大成就。例如,在布基纳法索和莫桑比克,1999年至2012年,学龄人口增长了50%以上,净入学率同时增长了66%以上。[16]
(二)确保教育公平
基础教育公平方面,两个十年计划均强调要消除基础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要求对于入学的男童和女童要有适当的学习环境,不受歧视的实践活动,以及男孩和女孩实现其潜力的平等机会。除此之外,教育公平还应包括边缘群体、贫困群体、农村地区、战乱、残疾、感染艾滋病病毒等处境不利儿童也能接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以及对不同文化、种族、宗教信仰群体实施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
《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指出,中小学男女生入学率之间的差距已经缩小,但是进程缓慢。尤其是讲法语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这一数据依然非常高。2007年,贝宁小学入学儿童总数中女孩占45%,科特迪瓦和马里为44%,尼日尔和乍得为41%,中非共和国42%。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几内亚、马达加斯加、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多哥在45%~49%。只有塞内加尔(50%)和卢旺达(51%)达到基础教育性别的基本平等。
2014年“报告”的评估结果显示,埃塞俄比亚和塞内加尔等国家在基础教育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进步,而安哥拉、厄立特里亚等国则明显落后。其他非洲国家的这种情况也各不相同,毛入学率和招生率差别很大。布隆迪、乌干达等国家已经取得了充分的进展,现在已经基本达到性别平等。这是通过诸如社区参与以及为女孩提供有关教材、资金等的具体支持等措施相结合而实现的。对于未实现性别平等的国家,尼日尔、乍得、布基纳法索、莫桑比克和中非共和国等国家的女孩接受基础教育的比例则低得多,低于1/5。[17]
此外,在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差距,尤其是农村地区女童受教育率低,她们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
(三)提高基础教育完成率
《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13/4》指出,要确定全民教育是否已经实现,必须考虑小学毕业率,而不仅仅是入学率。失学儿童是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入学的学龄儿童,常常是因为冲突、战乱、贫穷和社会边缘化等现象。虽然至今在非洲失学儿童仍然存在,但各国已经设法遏制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然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最令人担忧的辍学者是那些已经上学但没有足够长时间获得完整基础教育的学龄儿童。由于学校的教育内容不适应日常生活所需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学校距离问题、不适合的课程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辍学。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学龄儿童辍学率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例如,2011年有22%的小学学龄儿童没有上学。所有学龄儿童中有一半在校时间不足4年。在一些国家,如索马里和布基纳法索,超过50%的儿童入学不到2年。[18]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任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的说法:“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儿童失学率最高,占全球失学儿童总数的一半以上。超过20%的非洲儿童从未上过小学,或者并没有完成小学教育就离开了学校。”针对这一现象,各相关部门在减少辍学率方面缺乏进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2010年,在世界范围内,近75%的小学儿童达到了小学教育阶段最后一年的水平。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最终达到这一阶段水平成绩的儿童比例正在下降,从1999年的58%下降到2010年的56%。[19]
女孩辍学率尤为明显。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女孩基础教育完成率情况更为糟糕,这一数据高达2/3。尽管近年来西非,特别是布基纳法索的小学毕业率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女生的辍学率仍然非常高:2011/2012学年,女生的小学毕业率为53.7%,男生为56.6%。在非正规教育方面,差距则更加明显,她们在辍学率方面所占的比例最大,主要是由于社会文化障碍、经济问题、课程设置不足等。[20]
(四)提高早期儿童保育和教育质量
截至2015年,许多全民教育目标仍然尚未实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我们想要的世界》(The World We Want)报告声称:全民教育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全球教育方式并没有全面综合地处理教育问题,特别是更多可实现的目标的完成,比如把成人扫盲等其他问题放在优先地位,或者将目标锁定在濒临贫困的地区,在那些难以接触到的人身上实现一系列目标。虽然全民教育目标的确确定了教育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目标,但议程主要还是局限于小学教育。[21]
2012年,“非洲全民教育网络运动”指出,非洲在把幼儿保育和教育作为优先事项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其中“有26个国家将幼儿保育和教育列入其部门或国家发展计划,至少76%的非洲国家参与了幼儿保育和教育政策的规划或实施(19个国家已经制定了幼儿保育和教育政策,20个国家正在进行规划)。然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却没有任何国家实行义务学前教育政策。尽管有迹象表明,幼儿保育和教育已经得到了更大的重视,但在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称,在非洲只有不到12%的儿童获得了幼儿保育和教育服务”。[22]
非洲大陆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ECCE)取得的一些重要成就主要表现在“全面扩大和改善幼儿保育和教育,特别是弱势儿童及社会处境不良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早期儿童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儿童死亡率下降
非洲各区域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见表6.1。
表6.1 1990—2019年非洲每1000名活产婴幼儿中五岁以下死亡人数

资料来源:UN Inter-agency Group for Child Mortality Estimation.Levels and Trends in Child Mortality:Report 2020[R].UNCF,2020:11.
导致儿童死亡的关键因素是健康问题,而通过早期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此外,艾滋病病毒和疟疾等疾病的感染及反复发作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原因之一。尽管非洲大陆在减少儿童死亡率方面取得了肯定性的进步,但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2年公布的信息表,每天大约有12000名非洲儿童在可避免的条件下死亡——相当于每小时一架波音747坠毁。[23]到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到期,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未降到29‰。2019年SSA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高出20倍,比世界平均水平落后20年。[24]
2.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比例有所下降
非洲各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比例见表6.2。儿童营养不良的根本原因是与贫穷有关的家庭食品不安全。物质资源的匮乏造成母亲怀孕期间和婴儿出生后头两年的重大损害,且这种损害是不可逆转的,会导致之后罹患疾病的风险增加,对儿童的生理成长产生巨大的危害。大约16个非洲国家5岁以下儿童至少有20%营养不良。其中5个国家的营养不良率在30%~36%。
表6.2 非洲5岁以下儿童体重不足发生率

资料来源:African Union.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A Continental Perspective[R].African Union,2014:4.
3.学前教育入学率上升
2004—2014年,学前教育人数有所增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ECCE政策,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这些政策必须是多部门全面的配合。在低收入国家,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进展最慢,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学前教育入学率很低,且发展缓慢,只从12%增长至17%。
非洲使用ECCE指数[25]衡量早期儿童保教质量情况是值得肯定的,但其指数测量结果的全球排名很靠后。在2010年有数据的68个国家中,只有白俄罗斯的分数超过了0.95。ECCE指数在0.80~0.95的被视为中等排名,共有25个国家,主要是中亚、中欧和东欧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中等收入国家。其余42个指数低于0.80的国家大多是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其中26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贝宁、布基纳法索、布隆迪、中非共和国、乍得、科摩罗、刚果民主共和国、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莫桑比克、尼日尔、卢旺达、塞拉利昂、索马里、多哥、乌干达、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