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盟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的背景
(一)非洲高等教育复兴的愿景
曼德拉认为,非洲有光辉的历史,也一定会有“复兴”的一天。南非总统姆贝基(Mbeki)则在1997年首次明确提出了“非洲复兴”(African Renaissance)思想。他认为,“非洲复兴”应包含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重建和发展经济等方面的目标和任务,最终使新世纪成为非洲的新世纪。他批驳了“非洲人低人一等”的种族主义观念,坚信“我们(非洲人)是自己的解放者”,力图激励和团结非洲人民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一些非洲国家建立了非洲复兴协会。非洲还多次举办“非洲复兴节”。在“非洲复兴”思想影响下,非洲已经树立了非洲良治形象,推进了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还为实现社会转型和进步做了多方面努力。[22]
这些努力包括为教育复兴而付出的努力。《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的提出正“是非洲教育复兴的广泛进程的一部分”。在讨论非洲高等教育复兴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需要整合非洲高等教育,使其一体化地共同致力于下列优先领域:(1)促进高等教育领域内的研究和原创知识的生产;(2)从各个方面提高和保障非洲高等教育的质量,包括建立和批准非洲区域性的以及整个大陆的学历资格系统;(3)大学更多地参与到包括初等和中等教育发展在内的非洲发展之中;(4)保证对高等教育的拨款处于适当的水平。[23]
非洲高等教育复兴的话语固然与非洲复兴有关,但更直接地与20世纪80年代以后非洲高等教育面临的困难有关。那时在世界银行的结构调整政策和西方国家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导下,主要捐助国家和国际机构对非洲高等教育的捐赠和投资越来越少,非洲一些政府对高教机构的公共投入也越来越少;而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20年时间中,非洲高等学校的学生人数却迅速增加,紧接着是因工作环境恶化导致的高校教师流失。这些变化导致了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在全球的知识创造和生产的市场竞争中,非洲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都面临着困难。这也引发了非洲对高等教育复兴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包括非洲高等教育在内的非洲复兴的使命构成了推动非盟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的根本动因。
(二)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初步实践
非洲高等教育复兴的途径多种多样。众所周知,能力建设是非洲大学的迫切任务,而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是能力建设的根本内容,国际化[24]、一体化(区域化)和本土化(非洲化)[25]等都是非洲高等教育能力建设的必由之路。就整个非洲大陆而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更多的是指与非洲之外的世界发生联系;而非洲内部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包括学生的流动)则属于高等教育区域化或一体化的范畴。
其中,非洲在教育一体化方面已经有较多的努力——无论在教育总体发展还是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中,都有非盟和次区域组织进行一体化规划的身影。《非洲教育“二·十”行动计划(2006—2015)》是在总体上一体化发展、《非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振兴战略》是在职业技术教育上谋求非洲教育一体化发展[26],这份《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则是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而且是《非洲教育“二·十”行动计划(2006—2015)》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化。
《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顺应了已经持续多年的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的需要。这一进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区域组织在规划和管理层面的高教一体化实践。在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活动中,已经有不少机构参与。这些机构包括:非洲远程教育理事会(ACDE)、非洲开发银行、非洲教育发展协会高等教育工作组、非洲大学协会、阿拉伯大学协会、东部非洲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IGAD)、西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地区教育办事处(UNESCO-BREDA)与哈拉雷办事处(UNESCO Harare Cluster Office),等等。[27]其中非洲大学协会致力于区域内大学的合作,在成立后的短短50余年里,开发了许多学术交流和学者交换项目,在客观上加强了大学间的融合。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也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28]在这些组织推动的一体化政策和行动中,其成员大学在资金、管理、学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化优势。这些实践产生了对更大范围的和更高强度的高教一体化的诉求,同时也迫切需要一体化战略来“使这些机构的行动发挥联合、高效、整合的效应”。
第二,非洲大学生在洲内的跨国流动。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学生流动率最高的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该地区每16名大学生中就有1人在国外求学,因为一些非洲国家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大学。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是学生们最为青睐的选择。然而,最近几年选择在非洲大陆内高教水平较高的国家深造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原因主要是发达国家高校的学费过高。2005年,南非的黑人留学生数量已经达到3.57万人[29],占南非高校留学生的2/3。[30]南非留学生的三个主要来源国是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均为南非的邻国。来自这三个国家的留学生占南非留学生总数的64.3%。[31]地理位置接近固然是留学地选择的一个原因,但殖民主义历史形成的共同语言文化(大多以英语或法语为官方语言之一)和相似的生活方式是另两个重要原因。这些原因决定了非洲内部的学生跨国流动将进一步增加。随之而来的是非洲各国大学学术信息的交流问题、学历和学位互认的问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标准的统一问题等。
第三,全洲范围的高等教育奖励计划的实施。以“姆瓦利姆·尼雷尔非盟奖学金计划”(Mwalimu Nyerere African Union Scholarship Scheme)为例,该计划要求把奖学金发放到最有资格获得的学生手里。这需要确定非洲哪些高等院校有资格加入该奖学金计划。[32]这同样涉及非洲高等学校统一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问题。
这些都说明非洲高等教育的各种改革和发展需要全洲范围内的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呼唤着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