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质量保障标准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和核心,一体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能为不同高等教育体制背景下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发展和交流提供参照,增进非洲国家间高等教育的交流和互动。
(一)大陆层面的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2014年非盟联合非洲大学协会及次区域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对非洲各次区域和国家现存的内外部、开放和远程教育、高等教育机构等质量保障机构及其质量保障标准和指导原则的考察表明:共有15个非洲国家制定有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阿尔及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加纳、津巴布韦、肯尼亚、塞内加尔、坦桑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南非、尼日利亚、赞比亚),21个国家正在使用所在区域的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安哥拉、布隆迪、布基纳法索、贝宁、多哥、博茨瓦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加蓬、喀麦隆、科特迪瓦、莱索托、利比亚、马里、马达加斯达、摩洛哥、尼日尔、苏丹、乌干达、乍得、中非共和国)。[26]
鉴于次区域一体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已经推行,非洲大陆层面上,非盟在欧盟的支持下,于2015年由非洲质量保障标准和准则技术开发工作组负责,以非洲国家和次区域已有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及框架为基础,通过在线征集利益相关者意见的方式,制定了《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及指导原则》(African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该标准分为高等教育内部、外部质量保障标准与指导原则和质量保障机构的内部质量保障标准三部分,以英语、法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发布,并开始在相关会议和培训活动上推广,旨在搜集意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
与此同时,为保障非洲开放和远程高等教育质量,非洲远程教育理事会委托尼日利亚国家开放大学代理非洲开放和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机构一职,制定了非洲开放和远程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的工具——《非洲开放和远程高等教育机构与项目质量保障标准》(Standards 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Quality Assurance Higher Distance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Programs)及《操作手册》(The ACDE QA Toolkit),确保非洲开放和远程高等教育机构能以协调、伙伴合作等方式积极进行质量保障实践。
(二)次区域层面的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
在次区域层面上,截至2019年8月,除南部非洲地区外,其他非洲次区域均已制定和推出各自区域的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并在不同程度上开始实施。南部非洲虽然没有制定和推出任何相关标准,但该区域目前正在积极响应和参与非盟已初步制定完成且在完善阶段的《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及指导原则》。
比较而言,北部非洲国家所参考或使用的阿拉伯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27]最具全面性和多样化的特征,该标准是由一系列标准手册组成,各手册有针对性地详细罗列出各项涉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指标和最低标准要求;东部非洲地区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质量保障路线图》更具欧洲化的特点,它是东非大学校际理事会在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和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网络联盟的协助下,充分参考区域内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制定的,于2010年以英文发布;中西部非洲及马达加斯加地区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非洲及马达加斯加高等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与科研质量保障参考标准》(Appui a L'assurance Qualite de L'enseignement Superieur et de la Recherche dans les Pays de L'espace),于2014年以法语发布,该标准最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目前该区域的大多数国家都以该标准作为评估和改善本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
从总体上看,非洲大陆和次区域的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指标几乎覆盖了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各方面内容。质量保障标准指标设计较为全面,涉及高等教育投入、教育教学过程和高等教育输出三方面。如表8.3所示,从整体上看,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质量均被非洲广泛认定为应保障的内容。质量保障标准设计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为推动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一体化发展和国家间高等教育的进一步互动与学历学位互认奠定了基础。
表8.3 非洲各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指标的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非洲大陆和次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整理而得。
受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发布和推行的影响,使用区域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的非洲国家和其他没有相关标准的国家,逐渐开始以各自区域的一体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为最低参考标准,制定符合本国高等教育需求、具有本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