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非正式学徒制质量提升模式[42]

四、提出非正式学徒制质量提升模式 [42]

非洲教育发展协会在《非正式学徒制:开发青年就业技能的可行性替代方案》的一份政策报告[43]中,论述了非正式学徒制的必要性、运行方式和改进建议。

(一)发展非正式学徒制的必要性

一方面,由于许多原因,大多数年轻人难以接受正规培训;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高成本是其中原因之一。在一些国家,只有5%的青年通过正规培训获得技能,特别是在非正式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正规学徒培训的另一个主要挑战是,它需要大量的正规教育(中等教育)作为基础,包括识字和算术,从而使大批辍学者和穷人的入学机会受到排挤。正式学徒制更侧重于满足正式经济的需要,而正式经济中的工作并不足以满足越来越多的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的需要。最后,正规培训的质量和适切性问题不能充分满足正规经济所特有的技术活力。

另一方面,随着非洲非正规经济的发展,非正式学徒制逐渐获得社会认可。非正规经济普遍被视作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供电站”,尤其是在非洲地区。另外非正规经济能够提供大量新的就业岗位,进而吸纳大量的失业青年。同时,广大非正规经济部门的出现提高了人们对这一部门促进技能开发的新认识,也带来了社会对非正式学徒制的认可。非正式学徒制被认为承担了大部分技能培训任务,例如,在加纳、贝宁、塞内加尔和喀麦隆,非正式学徒制培训几乎占全部学徒培训的90%。非正式学徒制依赖于市场反馈追踪研究和市场劳动力供求调查,并由雇主参与,然后再招收更多学徒。该制度允许对学徒的成绩和质量负责。培训项目根据市场需求而异,因为财政支持来自于在市场上销售服务(就业机会或工资或自营)。学员在职业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并花更多的时间接受职业培训,同时考试以学员当地语言进行。设备和设施也具有适应性,可能是租用的,新技术通常由企业获得,以保持现状,使学徒和师傅受益。另一个比较优势是更加注重商业技能,比如如何与客户谈判,以及基本的市场营销和/或会计和成本计算,这些都不是正式学徒制度的内容。作为教育培训领域的组成部分之一,非正式学徒制能够有效地将商业技能传授给非正规经济部门中微小企业的青年工作者。这有利于避免大量青年人陷入贫困、低技能、低产出和低收入的恶性循环。此外,由于培训成本高、入学要求严、服务正规经济部门,非洲的正式学徒制系统的招生能力有限且无法满足技能培训的需求,这一点也一直在非洲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被忽略了。

第三,非正式学徒制具有相对优越性。一般情况下,学徒制培训计划基于劳动力市场需求而调整。学员在培训机构获得理论指导,并在工作场所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而且教学过程中使用本土语言。培训设备或租赁或由实习企业提供。另外,培训内容更注重培养商业技能,例如客户协商、营销、会计、成本计算等能力,而且使得这些能力的培训不再仅限于正式培训系统。

(二)模式的运行方式

目前,非正式学徒制质量提升模式(Quality Improvement in Informal Apprenticeship Model,QIAM)(见图5.1)已经在津巴布韦、布基纳法索、贝宁和多哥等非洲国家试点实施,有效促进了当地青年就业问题的解决。[44]这种模式不是既定的,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现实进行调整。通常非正式学徒制试行过程中,各国普遍采用的质量改进途径有:改善学徒的工作条件,培训技能大师,设置技能培训标准,将职业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加强学徒之间以及商业伙伴和社区团体之间的对话,提高公众意识并与大中型企业建立联系。

图5.1 非正规学徒制质量提升模式

资料来源:ADEA.Informal Apprenticeship:A Viable Alternative to Building Youth Employment Skills[EB/OL].[2019-07-04].http://www.adeanet.org/en/system/files/policy_briefs/policy_brief_informal_apprenticeship.pdf.

该模式侧重于开设新的、短期强化性的预培训课程以培养接受在职培训的潜在学徒,而且培训师也需要接受来自行业专家关于质量提升、产品设计和产品技术的培训,以及来自培训专家的教学技能培训。作为提升青年就业技能的可行的替代性方法,在QIAM中执行委员会是培训模式的监管机构,其职能是协调培训提供者和培训支持机构之间的关系,主要工作是通过开展可行的行业分析和评估、劳动力市场调查,确定需要劳动力的行业和具有就业潜力和适合自我创业的潜在行业,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能够提供学徒培训的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该模式的三大焦点要素是工匠大师(Master Crafts-person)、学徒和培训提供者。其他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在培训管理、专业知识和培训监督方面提供支持。

QIAM的招生过程是双方自主自愿,相互协商进行的。学徒通过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与行会的工匠大师协商一致。既定的行会和职业培训中心制定培训计划,通常先是职业培训中心的定向培训再进行在职培训,培训完成后评估学徒的学习成果。培训期间,学徒需要签署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在职培训合同,该合同是由执行委员会与工匠大师协会(Master Craftsperson Association)共同制定的。合同中阐明了有关学徒、行业协会、工匠大师和委员会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在职培训结束后,工匠大师和机构对学徒的职业技能和层次进行评估和认证,并对其就业和进一步发展技能提出相关建议。

(三)模式改进的政策建议

非洲许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越来越认识到非正式学徒制的重要性,实践也表明,QIAM能有效应对非洲青年就业和劳动力市场供给面临的挑战。但是正如非正式学徒制具有许多优点一样,它也存在自身的弱点,而这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干预才能将其潜力充分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非正式学徒制的潜能,非洲教育发展协会在《非正式学徒制:开发青年就业技能的替代可行性方案》中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鼓励政府根据综合性的国家资格框架制定有关非正式学徒制相应的国家政策;对带薪在职培训和就业培训进行区分,这两种类型培训需要提供不同的技术技能和业务技能;政府可以通过贷款的方式向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微型信贷机构对非洲非正规行业开展贷款评估;对职业培训中心培训课程和工匠大师的在职培训进行标准化设置,并纳入国家资格框架和予以国家证书认可;鼓励行业测试部门使用本土语言进行教学,便于学员获取信息。[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