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成人教育的发展历程[3]
非洲成人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源于非洲多样的文化生活,先后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前殖民时期、帝国主义控制时期、殖民地时期和独立后时期,在这四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本土知识文化作为土生土长的思想,深深根植于非洲传统之中,是非洲人民几千年来代代相传保留下来的智慧结晶,一直以来是非洲成人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在近代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侵入,本土教育体系在夹缝中生存,一度受到排挤、打击,但并未触及其本质发展。西方引入的先进思想和技术也刺激着成人教育的发展。独立运动后非洲各国政府重新审视本土教育,结合各国的文化特色和发展需要,开展一系列成人教育活动和项目,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
(一)前殖民时期
非洲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字的地区,比希腊文字α、β的出现还要早几千年,是单词字母表的开端。非洲地区在拉丁文schola(单词school的起源)的使用前已经开创了学校体系。[4]据文字记载,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埃及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学校。有学者认为,非洲是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起源。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埃及金字塔独具匠心的高超技术。美国学者马丁·贝纳尔(Martin Bernal)甚至在他的书中写道:“古希腊人已经承认,希腊的宗教、哲学和科学是通过古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向非洲世界借鉴演变而来的。”[5]
除了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之外,非洲其他国家也有成人学习中心,例如加奥、廷巴克图等。当欧洲还处于原始的、滞后发展时期,整个欧洲大陆被迷信和宗教盲目崇拜笼罩着,非洲人民的许多实践就已经与成人学习相联系。他们进一步将这些实践发展成为丰富的知识论述集,如廷巴克图。财富的不断累积使廷巴克图成为当时地球上最富庶的地方之一,也从此成为非洲西部最大的文化、学术、商业中心,在它的黄金时期不仅创立了第一所大学桑科雷大学(拥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还有许多私人图书馆藏书量也极为丰富,这些给当地民众的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机会,满足了他们的教育需求。[6]
早期非洲成人教育的教学形式以学徒制训练为主,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群(如草药医师、战士、猎人和贵族等)在其各自的部落或群体中接受不同的教育,学习不同的特定的技能,来达到社会对他们的角色定位。这一时期的教育更注重实践性,强调与生活的联系,成人教育旨在帮助未成年和初入成年的人群更快融入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提供指导。儿童和青少年通过一定的参与式教育,如典礼仪式、模仿学习、背诵、示范等方式[7],由知识经验丰富的年长者进行指导,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学习,感知并捕捉老师的知识和技艺,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逐渐掌握需要学习的技能。
前殖民时期的非洲成人教育呈现出自由发展的局面,以本土知识体系为主线,以口耳相传为主要教学形式,传授本土知识文化。这一时期的成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指非洲儿童和青少年逐步融入社会和走向成人的训练过程。[8]它强调社会责任感、工作职责、政治参与以及精神和道德的价值。
(二)帝国主义控制时期
帝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表现出隐藏的或明显的对另一个国家控制或操控的意图,表现为通过直接控制或扶植代理人等手段达到目的的一种理念。帝国主义侵入非洲始于9世纪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到来,但只是局限于沿海地区,并未渗透到整个非洲大陆,未触及非洲教育的本质。15世纪,随着欧洲势力的大批涌入,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等国强行对非洲人民进行残暴的奴隶贸易,非洲人民真正的噩梦到来了。欧洲势力关心的只是他们能从贸易中获得什么暴利,对非洲本土的市场比较感兴趣,把欧洲生产的大批剩余或劣质产品投入非洲市场,换取大量的黄金和宝石等财富。[9]教育只是欧洲人控制和平定非洲人民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文化侵入的途径。
欧洲帝国主义势力主要通过传教士对非洲人进行宗教思想(伊斯兰教、基督教)的传播,从思想上征服和控制非洲人民。这一时期,西方帝国主义宣扬的思想或观念先是经过强势加入最后逐渐渗透到非洲内部,教育领域受到严重的打击和侵袭。传教士通过现代成人教育培养模式取缔非洲传统的成人教育体系,来满足他们传教的需要,达到他们帝国主义的目标。非洲本土文化在西方宗教文化冲击影响下发生了广泛变动。整个非洲社会,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教育的外在功能。学校教育不再是联系社会的重要渠道,而转变为生产虔诚的宗教信徒。[10]帝国主义控制时期的非洲成人教育已经逐渐西方化,本土知识文化受到西方宗教思想的侵蚀,本土教育体系也受到严重打击,其原有的成人教育体系逐步瓦解,并逐渐被西方现代成人教育培养模式取代,但这一时期非洲传统成人教育体系中并未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到殖民时期就完全沦陷了。
殖民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到18世纪,殖民主义者席卷整个非洲大陆,欧洲人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非洲大陆被分割成数十个大小不同的“殖民地”“势力范围”,开始了他们对于这块大陆的实际的殖民主义统治。[11]
(三)殖民地时期
殖民地时期,欧洲的入侵和征服作为一种巨大的外部力量,极大影响了非洲本土文化的性质与结构,西方的教育体制被强加到非洲社会。一方面,西式教育随着传教士的活动在非洲逐渐发展起来。与帝国主义控制时期的教育目的“服务于传教”不同,殖民地时期推行稀释的世俗教育[12],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给非洲学习者灌输西方教育思想,来达到西方殖民统治者的目的。但另一方面,西方殖民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非洲成人教育的近代化。殖民地政府引入西方先进的教育管理体制,创办了系列基础教育和技术学校,其中世俗性质的初等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殖民政府也在非洲实施了系列成人教育项目,如针对辍学人群谋生的在职培训、夜校、函授教育等。[13]1827年,伦敦传教会在塞拉利昂创办的福拉湾学院,是非洲近代第一所高等西式学院,建立了一所成人培训机构,培养牧师、学者和教育者。[14]1900年,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建立了一所欧式现代化图书馆,为那些需要习得高效的技能、知识和技术的工作岗位人群(如律师、法官或其他人)提供便利的继续教育设施。[15]1931年,殖民政府在博茨瓦纳推行一种新型的种植业技术,教给当地的农民,推动了当地的农业发展。[16]
殖民地时期,传统的成人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土知识文化的传播处于弱势,本土教育体系发展滞后。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思想的传入,非洲成人教育体系逐渐走向西方化、现代化发展,西方思想和培养模式占主导地位。西方殖民者在加强对非洲成人教育的控制的同时,也推动了非洲成人教育的变革。
(四)独立后时期
20世纪以来,非洲人民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开展了一系列独立运动,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在文化领域通过非洲文化复兴运动,试图“在世界和殖民主义宗主国面前证明非洲历史与文化的存在及其合法权利,证明非洲文化的独特价值及其与世界其他文化包括欧洲文化的平等地位,从而唤起殖民地社会民众对于自己文化个性、文化归属的自尊、自信和认同”[17]。可见,独立运动激发了非洲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开始寻求自身发展。在教育领域则表现为重新审视本土教育在非洲社会中的作用,挖掘非洲发展特色,在现代化西方教育模式基础上寻求“非洲化”出路。
许多非洲国家根据本国发展状况将成人教育事务放置不同部门,如教育部门、合作发展部门、文化与社会服务部门、社会福利或社区发展部门。成人教育在不同文件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成人教育、非正式教育、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等受到非洲教育部门的日益关注。非洲许多大学建立了成人教育培训项目,大学的校外进修部发展非常迅速。19世纪40年代,福拉湾学院开设了商务班,招收一大批成人学习者,到1951年发展成一个完善的成人教育部门。1952年,南非的开普敦大学开设了一个校外进修项目。[18]1961年,罗德西亚和尼亚萨兰学院建立了专门成人教育机构。[19]1960年莱索托大学建立了庇护十二世学院推广部门,作为大学非正规教育的部门。[20]1964年赞比亚获得独立,仅仅过了两年,赞比亚大学就建立了校外进修学习部和函授教育部。[21]纳米比亚大学在1997年成立了成人教育部门,这是非洲大学最年轻的成人教育部门。[22]
独立后非洲成人教育的不断发展,与非洲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紧密相关。许多大学开办了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各国政府试图通过教育来推动社会发展,重新重视成人教育的作用,并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大众媒体和网络的发展推动了成人教育的新型教学形式的产生,如开放和远程教育。在这一时期,非洲各国成人教育逐渐找到适合本国的发展模式,为本国培养了大批需要的人才,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纵观非洲成人教育的整个发展历程,成人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不同时期的当局者加强思想渗透的手段,作为文化传承、教条灌输、西方化或能力建设发展的工具。土著人民利用成人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传播媒介;传教士利用成人教育试图将自己的宗教灌输给土著人,教导他们如何读和写圣书;殖民者曾将成人教育作为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传入殖民地的工具;独立后的政府也依靠成人教育的开展来争取成年人在参与独立后治理和发展活动方面的支持,特别是精英工人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