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茶知多少?
我国是一个多茶类的国家,茶叶种植和饮用的历史都十分悠久。在我国,茶叶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这种分类方法是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提出的,得到茶界的广泛认同。各大茶类的制作方法是茶叶生产者在生产实际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并不是同时形成的。
我国都有哪些好茶?细分六大茶类,品种数量可谓众多,仅浙江省北部就有多个特色茶品,如杭州的西湖龙井、余杭区的径山茶,湖州市安吉县的安吉白茶、德清县的莫干黄芽、长兴县的顾渚紫笋茶等,不一而足。在此介绍几个代表品种。
1.绿茶。绿茶基本工艺流程是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做形)、干燥。杀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温钝化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防止茶多酚类物质氧化,从而形成绿茶“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故称绿茶。例如:
(1)西湖龙井。传统的手工龙井扁平、挺直、匀齐、光滑,香气高爽、馥郁,滋味甘醇、鲜爽。精品茶的产地在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内龙井、翁家山、梅家坞等几个自然村。狮峰山的茶叶品质特别优异,色泽绿中呈黄,俗称“糙米色”;梅家坞龙井形状扁平光滑,色泽绿翠。
(2)安吉白茶。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安吉县,品种独特,鲜叶幼嫩时叶绿素含量特低,有“阶段性返白”的特点,加之氨基酸含量高,品质特别鲜纯。
(3)洞庭碧螺春。具有“纤细多毫,卷曲呈螺,嫩香持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的品质特征。产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太湖东、西洞庭山。
(4)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产区:信阳市浉河区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天云山、连云山、黑龙潭、白龙潭、何家寨,俗称“五云两潭一寨”。
2.红茶。红茶工艺有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利用鲜叶中的酶使茶多酚氧化,转变成茶黄素、茶红素,呈现出“红汤红叶”的品质特征。干茶除了芽毫部分显金色外,其余以乌黑油亮为好,发酵是红茶的关键工艺。例如:
(1)祁门红茶。外形条索细秀、有锋苗,色泽乌润略带灰光;带有类似蜜糖香气,在国际市场被誉为“祁门香”,汤色红亮,滋味鲜醇带甜,叶底红而明亮。产于安徽祁门及其毗邻各县。
(2)滇红工夫。外形条索肥壮、匀整,色泽乌润、金毫特多;内质香气高甜、具有大叶种特有的花香,汤色红带金圈,滋味浓厚刺激性强,叶底肥厚,红艳鲜明。产于云南凤庆、临沧、双江等地。
(3)金骏眉。外形细秀,微卷曲、显毫,茶汤色泽金黄,滋味甘醇、鲜爽,香气花果香,是近年来市场的热门茶品。产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关。
3.乌龙茶。乌龙茶是经过晒青、晾青、摇青、等青、杀青、包揉、干燥等工序制出的半发酵茶。摇青和等青是乌龙茶的特有工艺。乌龙茶的发酵程度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福建、广东、台湾都是乌龙茶的产区,品质特色丰富,具有各色花香和果香。闽南和台湾产的乌龙茶发酵和烘焙程度较轻,闽北和广东产的乌龙茶发酵和烘焙程度较重。例如:
(1)武夷岩茶。外形条索扭曲、壮实,色泽褐润,香气浓郁,滋味浓而醇厚、鲜滑回甘、岩韵明显,叶底软亮、匀齐、红边鲜明。产地在福建省武夷山,正岩产区的茶叶品质特别优异,带有明显的地域香,称“岩韵”。常见的品种有大红袍、水仙、肉桂、铁罗汉等,不同的品种各具特色。
(2)铁观音。身骨沉重如铁,是闽南乌龙茶中的极品。外形条索圆结,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翠润,青腹绿蒂,俗称“香蕉色”;内质香气清高馥郁,具天然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铁观音带有明显的品种香,称“音韵”。
4.白茶。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类,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制法一般不经炒揉,毛茶芽叶完整,形态自然,白毫不脱,毫香清鲜,汤色浅淡,滋味甘和,持久耐泡。例如:
白毫银针:外形芽针肥壮、满披白毫、色泽银亮。内质香气清鲜,滋味鲜爽微甜,汤色清澈、呈浅杏黄色。产地在福建的福鼎、政和等地。
5.黄茶。黄茶在杀青工艺后增加了闷黄工艺,利用湿热作用将茶叶闷堆捂黄,具有“黄汤黄叶”的特征,发酵程度也较轻。例如:
君山银针:外形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称“金镶玉”;内质香气清鲜,汤色浅黄,滋味甜爽。产于湖南岳阳君山。
6.黑茶。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捂堆是黑茶初制独有的工序,也是黑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黑茶的产区十分广泛,包括湖南、湖北、广西、云南、四川和云南等地。例如:
七子饼: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扁平圆盘状,形状端正匀称、松紧适度,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g,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g。普洱茶(熟茶)紧压茶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