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教育的宗旨目的和最后的使命

平民教育的宗旨目的和最后的使命[1]

我中华统4万万众多的人民,领427万英方里广大的土地,承5000余年文化丰富的历史,处今日交通便利关系密接的世界,凡我国家的举措设施,社会的风习好尚,人民的行为思想,一举一动,莫不影响世界全局的安危。故今日关于我中华的问题,不仅是亚洲局部民族的问题,而且是世界人类利害相关,安危与共的问题,凡具世界眼光的人,并曾对此加过一番深澈的考究的,当能十分地觉察。

我国自从经过了辛亥革命,数千年来所有政治上社会上家庭里安定的生活秩序,都从根本上发生了疑问。又当着欧战的结果,世界各国人民的宇宙观、人生观、社会观,及一切生活上的法则,皆起了剧变,吾国人不能避免世界思潮的激荡,当然更要发生种种问题。以故内政上外交上,在他国早已解决的事情,在吾国犹为新兴的问题。以致社会上原来不成问题的风俗习惯等,在今日也都成了新提的议案。问题丛生,关系复杂,终日烦扰吾人的头脑,究不知从何处得把快刀,斩此乱麻!

今日我国的问题,这样地复杂,非从根本上求一个解决方法,只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终究是治丝愈棼,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所谓根本的解决法,在将欲从各种问题的事上去求的时节,先从发生问题的“人”上去求,因为社会的各种问题,不自发生,自“人”而生,发生问题的是“人”,解决问题的也是“人”,故遇着有问题不能解决的时候,其障碍不在问题的自身,而在惹出此问题的人,所以我中华4万万民众共有的各种问题,欲根本上求解决的方法,还非从4万万民众身上去求不可。

在从前君国时代,国家所有的问题,虽然是靠着圣君贤相来解决;但也知道“民为邦本”,重大的事情,还得要“谋及庶人”。现在既已入了民国时代,国家的主人翁,明明就是人民;假若人民全体或多数,具有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那就不怕问题之多且难;倒是愈多愈难,愈发表现解决问题的智能,国家社会愈呈新兴活泼隆盛的气象。从反面说,名义上虽然号为民主国家,事实上不论人民全体或多数,甚至连少数,都没有解决问题的智能;遇着问题发生的时节,只是淡漠旁观,惊骇躲避,或是抑郁烦闷,暴躁妄为,相率而出于轨道外的行动,形成一种恶势力,这岂特为我中华自召的不幸,亦将延为全世界的浩劫!

我们内受国家固有文化的陶育,外受世界共通新潮的教训,自觉欲尽修齐治平的责任,舍抱定“除文盲作新民”的宗旨,从事于平民教育的工作而外,别无根本良谋。《诗经》上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外人虽称我中华为东方的老大帝国,若我4万万同胞,勃然兴起,普及教育,人人自振,个个自新,正当中西今日以前的旧文化两皆衰落,而今日开始的萌芽的新文化,犹未结蕊的时期,安见我4万万同胞的肝胆心血,不为中西新旧文化的调和,灌溉滋润,而贡献光华灿烂琳琅珍伟的花果!

我国人在今日的世界当中,其关系与责任如此,然而考诸实际,我全体同胞所受的教育程度为如何?其目不识丁而为文盲的人民多至3万万以上;其侥幸读书识字的,不过是最少的最少数。试看欧美教育普及的国家,人人有读书看报之能力。两相比较,其智愚的相差,不啻天渊。孟子说:“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我同胞弄到3万万以上的文盲,名为20世纪共和国家的主人翁,实为中世纪专制国家老愚民;纵不计较人间有羞耻事,当知今日的世界为民族智识的战场,以目不识丁的民族,和饱受教育的民族相竞争,瞎子斗不过明眼人,这是何等显明的事理!同人等为除羞耻计,为图生存计,为解决国家种种问题计,为维持世界的和平计,为贡献人类的文化计,我4万万同胞当中,今日要以“除文盲作新民”为最要的事业。平民教育的运动,即应此要求而生。

吾辈羞视3万万以上的同胞,在20世纪的文明世界统而为文盲,吾辈恐惧4万万的大民族,不能生存于智识竞争的世界;吾辈愧为民主制度共和下的人民,不能自立自新而影响及于全世界的祸乱;更羞见有5000余年的历史,自尊为神明贵胄黄帝的子孙,对于20世纪的文化无所贡献。四顾茫茫,终夜徘徊,觉舍抱定“除文盲作新民”的宗旨,从事于平民教育外,无最根本的事业,无最伟大的使命,无最有价值的生活,这是同人的自觉心、责任心、奋斗心。

吾辈发宏愿,奋勇气,对于全国失学的青年成人,其就学的年龄已过,其谋生的时间很忙,加以处今日经济压迫,政治纠纷的局势之下,希望平民教育能普及,愿虽宏,气虽勇,奈何事情的范围太广,责任太大,以吾辈如此微弱的力量,对于这样大的事业,不啻涓滴之于沧海,如何能济于事!

虽然,吾辈自省天职之所在,本愚公移山的精神,只顾尽心竭力,不问于事有济无济;而且海内外不乏热心志士,智识高于吾辈的,能力大于吾辈的,不知其几何!人人奋勇,个个努力,合全国人的力量,来谋3万万失学同胞的教育,个人能力虽微,众人的能力绝大,安有无济于事之理?

吾辈希望全国对兹事体,形成鼎足的力量来撑持:一是专门家精密的研究;二是社会上自动的尽力;三是政府的奖励与保护。研究一层,正为同人主要的职责。7年以来,同人根据科学的方法,本国的国情,作彻底的研究,实地的试验,其间虽然经过许多困苦艰难,然已获得相当的成效,深荷社会的同情,越发鼓舞国人的勇气。研究门类应乎今日我国民必不可少的要素,分为四大类:(一)“文艺教育”,以培养智识力;(二)“生计教育”,以增进生产力;(三)“公民教育”,以训练团结力;(四)“卫生教育”,以发育强健力。此四者不可缺一,缺一则非健全的国民,缺四则尽失其国民的意义。国家不建设在国民的基础上,固然是很危险;建设在缺乏智识力、生产力、团结力、强健力的国民的基础上,更是危乎其危。

吾国民数虽号称4万万,但未受教育的,竟多至3万万以上,其“智识力”如何不待言。举国之人,勇于私争,而怯于公战,轻视公义,而重视私情,其“团结力”公共心如何不待言。国民身体脆弱,疫疠繁兴,其强健力如何不待言。以如是的国民,来建设20世纪的共和国家,无论采用何种主义,施行何种政策,一若植树木于波涛之上,如何可以安定得根!

吾辈所以努力于平民教育的目的,正为培养国民的元气,改进国民的生活,巩固国家的基础。无主义的主权,无党派的左右,无宗教的成见,无地方的畛域,无个人的背景,无新旧的界限。但期望3万万以上失学的同胞,普遍的得到做20世纪的人最低限度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虽以爱国为精神,而不偏于狭隘的国家主义;虽以爱世界为理想,而不偏于广漠的世界主义;至于宗教上或党派上的信徒,尤其任国民的自由意志去选择,绝不挟入平民教育内来宣传,这亦是同人良心上的主张,人格上的自信。

或谓共和国家的人民,对于政治不能无思想、无主张;有思想、有主张,自然不同于甲,即同于乙。平民教育中既有“公民教育”一项,怎样能逃避党派的信徒?不能逃避而强逃避,是无异于以怯懦教人,决非共和国民应有的正大光明的态度。

吾辈对此疑问,虽认为亦有相当的理由,但吾辈今日所作的基本工作与发生此种问题的距离尚远。因为平民的公民教育,其最大最要的目的有二:(一)在一切社会的基础上,培养民众的团结力、公共心,期望受过平民教育的人,无论处任何团体,皆能努力为一个忠实而有效率的分子;(二)在人类普遍固有的良心上,发达民众的判断力、正义心,期望受过平民教育的人,无论对何种事体,皆能有自决自信公是公非的主张;这是必要的根本的精神,为人人所共同应该受的教育。对于国家分子的训练,也专在共和国民人人共同应有的根本智识上注重,绝不挟入其他任何主义,这是吾辈正大光明的态度。

吾辈个人,也是中华民国的一分子,当然对于政治,有一分子的责任。各人良心上所有的思想意见,自己认得确定时,也当努力贡献给国家,犯白刃,蹈汤火而不避。但政治是政治,教育是教育,吾辈不应借教育来宣传政党的政见,犹之乎宗教家不应借教育来宣传教派的信仰。若吾辈立足在政治方面,自有发表政见的自由,亦犹宗教家立足于宗教方面,有尽力宣传宗教的自由;明乎此,对于平民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可以彻底的了解了。

由此,可以进论平民教育最后的使命:人类文化的进步,无论属于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同一的进程;即他的关系,由狭而广,渐渐地扩充到全世界;人的关系,由少而多,渐渐地普及到全人类。20世纪的新文化趋势,正向着全世界全人类的大门进展,故各国文化的进步,在国家范围内,必为民众化;在世界范围内,必须全人化。一切政治经济教育及其他种种方面的文化,若反乎这种趋势,无论其为旧有的,或新创的,皆将减少存在的价值。中西旧文化的中心关系,大都限于少数的人的阶级的贵族的范围。即19世纪以来,欧美政治上流行的民众主义,也不过只有程度的差别。以20世纪新趋势的文化眼光去重新估价,无论中西文化,其价值都要发生变动,大起兴革,故当今日全世界新旧文化过渡的时期,我中华4万万众多的人民,承5000余年文化丰富的历史,正当努力发挥新光彩,以贡献于全世界。吾辈所以从事于民众教育的事业,就先从根本上垫高我民族的程度,然后本吾辈毕生的经验,全副的心血,合4万万同胞的聪明才力,对于20世纪的新文化,尽我民族占全人类1/4的责任;尽这平民教育最后的使命,即我同人共矢不渝的精神。

[1]1927年在北京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