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平教工作与抗战动员
从“七七事变”以后,平教工作在抗战期间,本来很多,在抗战开始,我们就很紧张地发动民众协助抗战,现在只提出其中的一段来谈谈:
1937年抗战开始以后,展开了空前未有的全民抗战。中央邀集全国的有志之士,组织国防最高参议会,这个会成立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八月,由16人组成之,其中都是中央聘请的在野的学者名流,我也是其中之一。在9月间开会时,我曾有一个建议,就是要高中以上程度的学生参加抗战工作,可惜当时蒋百里先生不同意,因他为前辈,不便争辩。但此次前所未有的抗战,大中学生未能参加,实属一大憾事,也实为抗战期中对大中学生教育与锻炼上的一大损失。如在外国,许多知识分子都是要参战的。我国的知识分子不参战,虽然,是说要保护国家的可爱青年,为战后建设之用,然而外国人看了,常以为异,这总是一个不合理的现象。
国防最高参议会16人是将全国划分若干区域,分别负责,发动抗战动员工作。我担任的就是川湘区,那个时候川、桂等省与中央隔膜,不能合作。我为了使他们抛弃成见,竭诚相与,完成神圣的全面抗战,就和陈筑山先生分头飞南京、南宁、庐山、成都各地,往来奔走,促成团结。四川虽然向来固步自封,结果竟使刘湘赴汉口抗战,那时就是湖南省主席何健,也是同样情形,对抗战工作踌躇不前,然而都被我说服了。
在1936年时我们已经在湖南衡山办起实验县,平教会办事处设在长沙,1937年战事爆发,我们立即组织“农民抗战教育团”,招收60个大学毕业生,共分10团,到乡村去做宣传工作。后来张文伯来主湘政,认为抗战动员,民众组训,至为重要,决定发动全省民众参与抗战工作,来征询我的意见,我告以要动员民众,必先深入民间,与人民接近,以取得民心,才能生效。具体办法,就是要把全省75县县政先加以改革,非有清明的政治,绝不能得民心的。不过,整顿县政,须分两方面,一为治人,一为治法。有治法无治人,法没有用,有治人无治法,无所遵循,也难成功。所以一面要积极进行抗战教育,一面还要改进农业生产,办理合作,提倡医药卫生,培植团结抗战意志,想整个将定县办法彻底、大规模地做起来。先将县政机构改革,确定整个的建设计划,同时调整人事,各县县长及佐治人员,贪污的撤换,清明的保留。张文伯有眼光,有魄力,他完全照我们意见办了,毅然成立湖南省地方行政干部学校,请我作主任委员,当时平教会同人参加这个工作的有29位之多,都是为训练全省大批的县政人才,以解决改革县政的“治人”问题。这一工作,在县政改革本身工作上,重要的建树有以下事项:
(一)制度的改革——废区设督导员,建立督导制度。督是“作之君”,导是“作之师”,督导员是真正亲民的人员,他能切实地与人民接近,每月在乡办公20日,在政府办公只有10日。他的责任,对政府他要作人民的代表,替人民说话,使民情上达;对人民,他要替政府传达命令,说明政令的重要,使上情下达;他要起上下沟通,发掘民隐的作用,绝非以往区长的对人民作威作福,鱼肉人民,摆官架子的可比。
(二)设技术辅导制度——县除有督导员外,关于各方面建设工作,更有各项专门技术人才,任辅导员以巡回辅导,解决民众各种建设的技术问题。与定县的生计巡回训练组织办法是一样的,这种制度,最为密切,这个办法的设计,本会老同志姚石庵先生贡献最大。
上面两种制度是同时并进,相辅相成的。在当时将要开始的时候,有一次与张文伯主席、陶秘书长及全省府的人员还有地方上重要人物,谈及废区的办法时,大家还都极力地反对,曾作过极热烈的辩论,互相交换意见,才得通过了。这种制度,至今还在实行。
(三)行政干部的训练——有治法,就须要有治人,在湖南全省的行政干部训练,就是培养“治人”。当时召集全省的县长、科长、秘书等上级人员,共计5000多人,乡镇干部人员,计30000多人。先考试,然后训练,而考试除笔试外,还要举行口试,并且特别重视口试,口试的分数占50%,内容分仪表、态度、言谈、思想等,并且口试由张文伯主席和我及民政厅长亲临主持,尤以县长更为引人注意。张公正严明,不稍循情,有事实可以证明。当时有一考生,我只给他30分,张就没有取他,可是那个考生听说就是张夫人的弟弟。还有一次,考试科长,适值敌机临空,投掷炸弹,而张文伯若无事然,仍旧聚精会神,在楼下继续口试,可见其对事认真,与举措镇定的精神!
训练的重要意义——无论县长、科长、督导员,乡镇人员,都有共同的训练,这是人人都应有的认识,一个地方工作人员,如果对于地方建设工作的基本精神没有认识,则对于工作必难联锁合作。但是,对于个人职务,亦应有专长,才能胜任愉快。所以除共同的认识外,另有个别的训练;又为了实现“计划的政治”、联锁的政治、通力合作的政治起见,开始就确定了各人服务的县份,而将每个县份的县长与佐治人员,乡镇人员等编为一组。规定每星期六日晚,分组开会一次,共同讨论他们本县的县政建设的计划与方案,以准备回县后,展开他们的建设工作。如有问题,正好在训练期间,共同求得解决的方法。全省75县,就好像75个竞赛小组,大家都在那里竞争设计,预备他们建设的计划。同时这种做法,使得全体人员意见上彼此了解亲切,情感上水乳交融,做起事来自然能打成一片。绝不像以往一个县长就任时东拼西凑地找不到佐治人员,就任后,对地方工作茫然摸不着头脑,而致造成没有公事,只有人事的现象。如果一个县长终日在应付人事,哪还有余力去做实事呢?
这一件全省的训练工作,真是一大改革,当时有2/3的县长,昏庸不合格,都被撤换了,完全补进新的血液。每个新的人员受训毕业时,都赠以“廉正勇勤”四字的官箴,作为誓言。湖南至少在廉字上是作到了,原因是在当时的群眼的监视下,大家造成了一种良好风气。大多数的人是好人,少数人即或素性不好,也就不好意思做坏事,同时也不敢做坏事。再因做坏事,绝对有人监视检举。检举了,自己要吃大亏,自然地更不肯做坏事了。在这种情形下,贪污当然绝迹。
抗战期中,敌人进攻湖南,三战三北,能使湖南保持5年之久,不受敌人蹂躏,就是因为有过去民众组训的基础,军事上得到人民的合作,作它的主要力量,方收到那样结果。这可见中国人并不坏,只是无人领导,没有造成良好风气,所以不见进步。今后如有机会,我们是绝对有把握将基层政治建设起来,发生效果的。
我们有了湖南这一段工作的经验,知道工作规模越做越大,也就越感人才的缺乏。要做大规模的建设工作,就必须有大批的建设人才。到1940年以后,此种需要,大感迫切,所以我们就继以往训练委员会的工作,也可说是本会准备许久的计划,创办了乡村建设育才院。
现在中央又在向我接头,一则要我负责全国民众教育工作,一则由行政院设全国乡村建设委员会,推动全国的乡村建设工作,要我任主任委员。因为各方面的条件尚不俱备,我还未能接受允许,这件事究竟怎样,还要看将来的演变如何而定。
本院训练人才,不是盲目的,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要培植为国家真正能做事的人,只要你们有抱负,肯努力,做事的机会正多,就是要我们能担当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