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檀岛华侨的赞助与总会的扩大

第五讲 檀岛华侨的赞助与总会的扩大

1925年(民国十四年),有9个国家的国民代表要在檀香山联开一个“太平洋国交讨论会”,目的在提倡国民外交,借以增强各国人民的联系、认识与谅解,并讨论有关各国间之问题,俾能促进太平洋沿岸国家的安全与和平。中国有12个代表,我也是代表之一。当时平教会总会经费困难,诸多牵连不便分身,兼之出国旅费也成问题,后幸得朱成章先生之助,借得5000元,会内经费得以短期维持,始安心赴会。会期历时两周,举凡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问题,均有讨论,不下60余项。最后由各国代表演讲,中国计有三位代表演讲,我是其中之一。我演讲时,就把自1920年至1925年努力平教工作的情形作一报告,为时仅20分钟。我报告完后,全体对这种工作极表赞佩,起立鼓掌,挥巾,历久不止。主席韦尔伯博士也起立致辞,略谓中国的平教运动,与太平洋各国的关系至为重要。中国人民最多,大半未受过教育,因此平教工作,是启发太平洋沿岸国家绝大多数人民智能之急切工作,正与本会目标相合。中国人民受过教育之伟大力量,一定是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我们亟应重视中国之平民教育运动。韦氏词毕,全体复一致起立,表示拥护。

事后,美国和其他各国报纸,多刊载了韦尔伯和我的演讲词,以及与会代表对平教运动的热诚与重视的报道。这无异于对平教会的工作,做了一次国际宣传。当地报纸登载更较详细,华侨看了,至为兴奋。当即有侨胞代表来要求我留住较长的时间,对华侨作平民教育演讲。我答应留住两星期,共计讲演40多次,听讲的团体,小的仅20人,大的有几千人。

檀岛侨胞对平教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家都很想帮平教工作,使平教运动能有发展。于是就发起募捐运动,为平教工作筹募基金。组织了妇女队、学生队、银行队、牙医队等若干劝募队,分街分段进行募捐。当时不少人是停工停业而来参加募捐工作的,用了三个下午的工夫,一共捐了2万美金。

在募捐进行时,有一件小事情值得一提。侨胞中有个叫叶浦的,在檀岛经营蔬菜业,原系小贩,时已巨富,但颇吝啬。募捐队长要我亲自去拜会他,当面请他捐助,或有希望。我就去了,经过介绍后,我们谈起来。他说“昨天听了你的演讲,我非常感动。我现在还是一个不识字的瞎子,深知不识字的痛苦。所以我回来后,就决心尽力帮助你这个运动,我愿意捐款帮助国内同胞识字,使他们不再像我一样是个不识字的瞎子。”结果他慨然捐了1000元美金。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在近代化的社会中,不识字的人,是怎样地感到痛苦,怎样地在渴望获得教育。

当我离檀香山回国的那一天,去向檀香山总督辞行。他是我耶鲁大学时的同学,据他谈称:“渠在檀香山6年以来,从未见过有如此热烈的募捐运动。你的募捐成绩,真是空前的。由此可知你的事业的伟大,同时也可证明中国人民的伟大。”是的,开发3万万5千万人的“脑矿”、“力矿”的工作,应该是伟大的。不过伟大的工作,仍须靠无数人的努力才能成功的。

檀香山华侨的平民教育运动,并未因我返国而终止。当地中国大学学生会会长黄福民氏暨其他同志,仍继续倡导,并发起组织檀香山平民教育委员会,积极鼓动。侨胞各界,都极表赞同,实为华侨平民教育之一基础。

我从檀香山带回2万美金的捐款后,除偿还朱成章先生借款5000元外,乃用之扩展工作。在1926(民国十五年)及1927(民国十六年)两年中,我罗致了大批人才,如瞿菊农、孙伏园、陈筑山,熊佛西等先生,都是那时参加平教会工作的。国际友人也有参加者,如甘博先生等。

由于事实需要,不得不把平教会总会组织予以扩张,内部包括推行、研究、育才三个方面。推行方面设四部,除乡村、城市、军队教育部门外,更增设华侨教育部,借以推动檀香山及其他各地的华侨教育工作。研究方面,设研究调查、平民文学、视导训练等科组,从事各种研究事项。育才方面,则拟创设平民教育研究院,下属平民教育育才院,平民教育师范院等。开始注重人才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