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别开生面的做法

一种别开生面的做法

“我们的做法与众不同。首先,我们要接近人民而不是疏远他们。到美国来的中国学生总喜欢聚在一起,搞小‘中国城’(‘Chinatown’)。我们曾告诫自己,不要到定县去搞什么‘小北京’。我们应该到农民那儿去对他说:‘你家里有一两间空房吗?’如果他说有,我们就把来的目的告诉他。虽然大多数农民不了解其内涵,但他们还是懂得教育之重要的。我们要通过农民来找住处。我们对找到的住房搞点革新——安装窗户。农民的住房本来没有窗户,只有小洞,为了进光和通气,他们用纸糊在洞上。我们要在泥墙上把孔扩大些,以便做窗户。你要想知道平教会的人住在哪里,这很简单,墙上有这种大窗户的房子就是他们的住处。

“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使我们左右为难,那便是:了解农民的状况和看法,并和他们打成一片是对的,但汉语的‘改造’一词包含着‘改变和建设’两个意思。我们究竟应该改变什么?另一方面,我们又应该建设什么呢?怎样才能取得平衡呢?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传统习惯,但有一件事又必须永记心中,那就是我们的目的是创造一个新社会,但又不要忘记,我们是在旧社会的基础上来建设的。

“大约有1/3的同事半途而废,离开我们回北京去。有的人虽有热情,也希望和人民一同工作,一起生活,但却没有什么建树,原因是他们缺乏应变能力。有一位教经济学的同事,我们让他考虑农民用的书,但他却不知道如何着手或从哪里开始。一些在最著名的大学里攻读过第一流的教科书,并教过成百上千名学生的人,却不知道如何用自己的知识来满足农民的需要。

“还有的人是因为不能忍受乡间的艰苦环境而离去的。在那里,晴天时尘土漫天飞舞,下雨时又遍地泥泞——没有剧场、电影院,也没有麻将可打。有的人是因为妻子拖后腿走的,有的人不能正视面临的问题,有的人虽看到问题又不知如何解决。当然,教些书本知识,同时又被视为大学者,要比到农村去容易,而且要舒服得多。”

晏又恢复了平静,站了起来,用热情而充满智慧的目光看着我。

“当你在寻找工作内容或方法时,必须有第一流的人才,制定第一流的计划,做第一流的工作。但是,实验的结果,应该使具有一般教育经历的人能够适应和运用。这才是奥妙之所在。”

“让高水平的人设计蓝图,并领路前进。”我重复他说的要点。

“正是这些高水平的人必须寻求为什么这样做和如何做,”晏答道,“这就需要有创造性的研究了,重要的是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所研究出来的应是普通人能够了解的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