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年谱

晏阳初年谱

宋恩荣 夏辉映

1893年(1岁)[1]

10月26日,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一世代书香家庭。原名兴复,字阳初,中学时代曾用“遇春”为名。父美堂先生,设塾教学,兼谙医学以济乡邻。母吴太夫人,育4男3女。家境清寒但无虑衣食。

1898年(6岁)

入塾馆启蒙,慈父授以《三字经》、《孟子》、《论语》、《中庸》、《大学》、《诗》、《书》等。从此,儒家民本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常喜诵联语:“胸无块垒心常泰,腹有诗书气自雄”。

1903年(11岁)

在父亲的鼓励下,离家远赴保宁府(即阆中县)入“中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创立的西学堂求学。这是美堂先生在时代潮流下作出的勇毅决定,对晏阳初一生事业成就至为关键。

1904年(12岁)

在西学堂接受基督教洗礼。

1906年(14岁)

冬,在西学堂完成初级学业。

1907年(15岁)

步行至成都入美国“美以美会”设立的美华高等学校肄习3年。喜户外运动,担任棒球投球手,八面威风。

1910年(18岁)

接受成都一中学的延聘担任英文教师。

1911年(19岁)

夏秋之际,经姚牧师介绍结识青年传教师、英国人史梯瓦特(James Stewert),全力帮助其在成都设立辅仁学社。

9月,四川发起保路运动,各学堂宣布放假。晏返抵故乡,应聘到巴中中学教英文。

1912年(20岁)

中华民国肇建之后,晏乃回成都辅仁学社。史文轩建议晏出川赴香港圣史梯芬孙书院(St.Stephens College)深造。是年冬,在史氏帮助和陪同下,乘船经上海,换乘海轮抵香港。

1913年(21岁)

1月20日,用晏遇春(Yu-chun Yan)名字在圣史梯芬孙书院注册入学。

9月,以最优成绩考入圣保罗书院(香港大学前身)政治系。因不愿入英国藉,应获1600元奖学金被取消。在该校结识了著名基督教布道家莫特(John R.Mott)与艾迪(Sherwood Eddy)及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薄克曼(Fletcher S.Brockman),频通书信,以求指教。

1916年(24岁)

1月2日,惊闻史文轩牧师在法国战场遇难,当此天人永隔之际,晏以史第一英文名字James作自己英文名,以纪念这一为传道事业而牺牲的良友。

夏,乘海轮赴美。9月抵新港,入耶鲁大学,在三年级肄业,攻读政治学。10月,加入大学唱诗班。接着加入了中国留学生秘密组织“成志会”。冬,参加“学生自愿到外国去传教运动”(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 for Foreign Missions)的活动。

1917(25岁)

1月8日,至纽约市往拜薄克曼牧师,深谈数小时。薄对晏的前途多有指导意见。

夏,收入不足维持日常生计,幸圣保罗书院旧侣徐淑希提供故乡寄来的抽纱桌布、餐巾等给晏推销,从中抽取佣金,勉度难关。

冬,被选为耶鲁华人协会会长。结识许雅丽小姐。

1918年(26岁)

夏,在耶鲁大学毕业。即束装准备赴法国战场参加青年会主持的为华工服务工作。6月,抵法境布朗(Bonlogue),在该地华工服务中心做翻译工作,为华工代写书信、代购物品,并着手教授华工识字。

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许多华工一时尚难回国。晏开始推行另一计划,即手刻石印周报,帮助华工识字并使之开阔眼界。

1919年(27岁)

1月15日,创刊《华工周报》,手撰《贺新年:三喜三思》。

4月,基督教青年会驻法军干事50余人在巴黎近郊集会讨论旅法工作经验与未来中国工人福利问题。晏提出“平民教育运动议案”。

5月20日,赴伦敦拜谒姚牧师,并参观该市著名学府及古迹。二周之后返法,将《华工周报》编辑工作委请傅若愚负责主持。

6月9日,赴美继续求学。秋,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主修历史学。

1920年(28岁)

夏初,当选“北美基督教中国学生会”会长。完成硕士学业。

7月29日,兄长来信告知母病,决定提前回国。

8月14日,安抵上海,遂与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会晤多次,提出平民问题与军队问题为两大难题,建议推行平民教育运动。本月,与许雅丽在上海重聚,感情日笃。

秋,参观访问济南、天津、北京、南京各教育中心,而后经武汉、宜昌回巴中侍奉母亲6星期后返沪。

9月9日,寄信薄克曼牧师,言明今后的志向与决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合力共同参加平民教育运动,不要太久,我们将看到比较完好、富庶、快乐的中国的来临。”

1921年(29岁)

9月23日,与许雅丽结为伉俪。

1922年(30岁)

2月,青年协会书局刊行晏主编的《平民千字课》初版。同月抵长沙开展首次平教大实验,组成“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并举行万人大会,宣传平民教育。后赴上海筹备山东、烟台及浙江的平教实验。

1923年(31岁)

2月,抵烟台与青年会合作,推行平民教育实验。7月第一批学生毕业,前国务总理熊希龄夫人朱其慧亲临颁发“识字国民证书”,并作了演讲。

5月,参加上海召开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筹备会。8月26日,促进会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朱其慧为董事长,陶行知为书记,晏阳初为总干事主持实际工作。

1924年(32岁)

夏,张学良希望晏提出军队识字教育的详细计划,晏因拟订一推行实验的计划,由王正黼递交张学良。7月1日,东三省奉军识字教育班举行开学典礼,晏与薄克曼应邀到奉天省城讲授平教要义及千字课。在奉天滞留40余日后与薄氏同往哈尔滨,中东铁路理事长王景春热烈欢迎,并安排若干集会,请晏演讲平教要义。8月,回到北京,电聘康奈尔大学乡村教育博士傅葆琛担任总会乡村教育部主任。

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晏认识到,裁兵既不可能,推行军队识字教育,积极地改造军阀私人武力大有必要。

11月,直隶保定道20县开始作乡村平教的普遍提倡,晏和傅葆琛前往保定向教师训练班讲授千字课教授法两日。后到宛平县推行平教,以期成为全国的楷模。

1925年(33岁)

3月,京兆尹薛笃弼召集所辖20县知事到公署开会,晏应邀演讲“平民教育要义”、“乡村平民教育”,并参加讨论。同月,平教总会《农民旬刊》创刊。

夏,晏阳初、傅葆琛、董时进应冯玉祥之请指导平民教育。平教会通县实验筹备工作因战争中止,米迪刚恳请晏去定县实验。

7月,应邀前往檀香山出席太平洋国交会议,作题为“中国的新生力量——平民教育”的演讲,极受各国代表的注意和赞扬。当地华侨自动捐集巨款以协助推动平教。31日,离檀岛返国。

秋,特聘冯锐博士主持研究调查部工作。10月聘汤茂如主持城市教育运动部。

1926年(34岁)

3月,致信檀香山华侨友人林君,报告平教总会工作情况及下年度计划。夏,与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农学院院长骆素在京长谈。

6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正式决定补助平教总会每年15000元银元作编印平民读本用,晏殊感兴奋。后来,晏与同人经过两年的选择和考虑,决定以定县作实验研究中心。

10月,平教总会在定县设立办事处。划以东亭镇的经济中心62村作为第一乡村社会区,开始定县实验。在定县实验准备期内,晏曾在定县瞿城村国民小学任教一年。

11月,安排美国韦尔伯博士会见梁启超、熊希龄、颜惠庆、王宠惠、顾维钧、张伯苓、胡适等,并导游北京名胜。秋,聘陈筑山主持平民文学部及公民教育科。

1927年(35岁)

年初,国内政局混乱,经济拮据,晏与同人决定自动减少薪金30%。聘瞿世英博士任平民文学部干事、刘拓博士主持普及工程技术研究、郑锦主持直观视听教育部。

6月,奉军第23师师长何国柱驻定县,参观平教总会种种设施之后,极表佩服。晏等应约特编《士兵千字课》,期借读书识字培养军人精神及责任心。

是年,张学良、杨宇霆约晏面谈,拟出资800万元,请晏在华北组织一大政党,通过平教,将华北政治、经济、文化都建立起来。晏为了保持平教运动的独立性,婉词拒绝。此后,平教总会机关被查抄。《农民报》被查封,陈筑山等被奉军拘捕。

1928年(36岁)

1月,晏阳初、瞿世英、熊佛西到顺德府(今邢台)推行平民教育,受教士兵一万余人。

接受训练。第二天应邀到中央军校高级班演讲定县实验。蒋亲临听讲并表示赞赏。后至沈阳与张学良磋商沈阳实验区问题。

1929年(37岁)

2月1日,抵旧金山。当地人士盛筵款待。晏就此机会宣传平教运动。20日,到达罗安琪出席欢宴。22日,抵底特律,福特先生在银行俱乐部设午宴招待,并要求各大公司总裁支持中国平教运动。6月10日回国。

7月,晏全家迁居定县。

冬,南下至上海、南京。工商部长孔祥熙要求晏至少派6名优秀人员在上海协助推行工人平民教育。教育部长蒋梦麟相与讨论分工合作原则。

1930年(38岁)

4月,全国基督教研究会在定县召开会议,晏与平教同人分别讲述平教会实验情况,会后各地代表返回分区组织识字运动研究会。

9月4日,晏综合平教总会同人意见,提出9项建设性意见,希望“中国平教美国合作委员会”予以帮助。

秋,晏与同人根据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中国农村存在愚穷弱私四种疾病,应运用教育手段加以治疗。因决定集中总会力量迁移到定县作一彻底的、集中的、整体的县单位实验。总会与“华北实验区”合为一体,全会工作仍由晏主持。

1931年(39岁)

应蒋介石之邀南下奉化溪口镇参观蒋故里乡村建设,后至南京与蒋夫妇长谈。蒋对定县实验极感兴趣,并决定自溪口选派人员赴定县。

2月,特往南京拜见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协助筹备江苏省民众教育学院,并分别在南京、无锡、苏州等地演讲平教理论。

5月5日,抵达美国。20日,出席耶鲁大学毕业典礼,领受荣誉学位——文学硕士。撰文《为中国作新民》刊于《耶鲁评论》上。

夏,应邀在美国全国教育会上演讲中国平教运动。

10月23日,纽约市举行宴会欢迎晏阳初,晏就此机会揭开在美募捐运动第一幕。29日,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总裁史曲文夫妇设盛宴介绍晏与各界名流会晤。

是年,“中国平民教育美国合作委员会”宣告成立。

1932年(40岁)

夏,晏与平教同人应蒋介石之约到武昌,商谈设立“农村合作指导员训练所”的开办及任课计划。

12月10日,第二次内政会议在南京举行,晏阳初,梁漱溟应邀参加。会间,晏、梁等协商发起组织一有关全国的乡村工作讨论会。嗣后,晏、梁等又在北平集会讨论进行办法。

1933年(41岁)

春,河北省县政建设研究院依第二次内政会议决议成立,晏担任院长。

5月2日,晏阳初、梁漱溟等11人签名发起的“乡村工作讨论会”在山东省邹平成立。

7月,乡村工作讨论会第一次大会在邹平举行,晏参加了大会并作题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工作大概”的报告。

12月2日,东不落岗村剧场开幕典礼,晏参加并致词。

1934年(42岁)

10月10日,乡村工作讨论会在定县举行第二次集会。第二天晏演讲“乡村运动成功的基本条件”,并作“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实验工作报告。”

1935年(43岁)

9月11日,平教总会举行年度会。晏主持会议,讲述平教运动已经过四个阶段:1.文字教育;2.深入农村;3.社会的改造;4.学术与政治打成一片。秋,蒋介石电促晏迅速将平教会乡村改造工作在四川推行,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急电晏协助四川省的建设工作。

10月10日,乡村工作讨论会第三次会议在江苏无锡教育学院举行。晏参加大会并作了题为“乡村运动与农村自救”的演讲,并与陈筑山联署提交题为《定县实验区工作概略》的书面报告。会后,晏、陈同往浙江兰溪参观县政成绩。

1936年(44岁)

2月,南下与何键、朱经农等面谈,决定设立“湖南省实验县政委员会”。旋与陈志潜等同往成都。这是晏20年来第一次回到故乡。

4月2日,“华北农村改造协进会”(组成单位:平教总会、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金陵大学)在北平宣告成立。晏被举为执委会主席。晏等决定,定县实验工作继续进行,供给华北农村建设协进会乡村人员实习用。

10月2日,四川省政府设计委员会正式成立大会。晏任副委员长,在会上作题为“如何建设新四川”的演讲,指出:“今日中国受强敌压迫,求一足以为最后挣扎民族复兴之地,莫如四川。”10日,到湖南衡山视察。第二天应邀到乡村师范演讲,指出:“今华北危急,全国动摇。中国为什么到如此田地?根本原因是‘误教’与‘无教’。”

11月25日,在《民间》杂志上发表《“误教”与“无教”》。

1937年(45岁)

3月21日,晏在成都与平教总会同人聚餐,即席讲道:“本会的工作是站在学术的立场,处超然的地位,不深入政治,但又要对实际政治有帮助。”

8月13日,国民政府成立国防参议会,聘请各党派代表及学者名流16人为参议员,晏为其中之一,出席了在南京召开的国防参议会。

10月,为“农民抗战教育团”讲话。

1938年(46岁)

4月1日,湖南地方行政干部学校开学。晏应湖南省政府之邀担任该校教育长。

10月23日,与国民参议员李璜乘汽车取道湘西、鄂西到宜昌,转赴四川。

1939年(47岁)

3月5日,国民参议会第三次大会决议组织“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期成会”,推举晏和梁漱溟等为委员。

1940年(48岁)

春,晏开始积极筹备创立乡村建设学院。10月28日,私立中国乡村育才院正式开学。晏任院长,并撰《乡建生力军歌》。

1943年(51岁)

1月11日,中美英苏代表在华盛顿商谈战后建设及赈济等问题。外交部长宋子文在重庆邀请晏等10余位专家前往美国组织“战后问题中国研究小组”。

5月13日,晏收到经由驻美大使馆转来“哥白尼逝世四百年全美纪念委员会”表扬委员会主席安吉尔博士的来信,信中告诉晏被选为对世界文明贡献较大的10人之一,并邀请晏到纽约市受奖。24日,晏与爱因斯坦、杜威等10人在纽约市卡立滋堂被授予表扬状。表扬状称晏是杰出的发明者,将中国几千文字简化使之容易读,使书本上的知识开放给以千万不识字的人民;应用科学方法,肥沃他们的田土,增加他们的辛劳果实。

7月,入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附属医院作全身详细检查,没有发现任何疾病,获健康证明。开始与美著名作家J.P.Mevy合作撰写《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平民教育实用手册》,11月刊入《读者文摘》。7月5日,与几位美国人士在赛珍珠女士的宾州寓所讨论中美关系陷入困境的原因。

1944年(52岁)

1月19日,飞往哈瓦那。开始在哈瓦那大学及其他教育团体上演讲中国的平教工作。3月21日,与哈瓦那著名人士商讨在古巴推行平教问题。4月飞往纽约。

5月12日,与美国人士商谈决定建立“平民教育运动中美委员会”(American Chinese Committee of the Mass Education Movement),晏为该委员会理事之一。6月,与赛珍珠女士一道面见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制订帮助美国人认识中国的计划,以促进中美文化关系。7月,在美国《生活》杂志发表《中国战后是否民主?》一文,重在说明中国能够建设强大的民主。8月,应《读者文摘》创办兼发行人华莱士邀往其总公司,再度与社会名流会晤。华氏决定特别编印中国版15000份赠送中国人。

1945年(53岁)

1月4日,接到新任代理行政院长兼外长宋子文密电:“平民教育与地方自治,是开创民主政府的第一优先。盼立即回国负责主持政府支持的计划。并候明教。”晏回电表示因故不能应命。

3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所著《告语人民》(Tell the People)刊行,该书用晏与赛对话方式,叙述晏25年来献身于中国乡村建设工作的经过。

11月,自纽约前往洛杉矶,13日抵旧金山,被授予该市荣誉公民称号。

1946年(54岁)

2月26日,拜访美国元老政治家布鲁区(Bernard M.Baruch),讨论美国援助中国平教工作问题。

3月11日,与大法官道格拉斯一同到白宫拜见杜鲁门总统,介绍中国平教运动的意义。

4月,会见好莱坞著名华裔摄影师黄宗霑,商筹创建平民电影厂计划。17日回国抵上海,至南京见宋子文后即飞重庆,回到乡建学院。

1947年(55岁)

4月,为打开美援僵局,赴美,先抵火奴鲁鲁。

5月17日,抵纽约市。

7月10日,拜见美国务卿马歇尔,应马歇尔要求,后于9月30日向美国务院提交一份要求美国援助中国教育与生计等社会建设的备忘录。7月16日,联合国文教组织秘书长赫胥黎致电晏阳初,询问可否担任该组织基本教育计划主任。晏考虑到中国平教运动责任重大,复信婉言谢绝。

8月25日,出席联合国文教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研讨会,并作了题为“平民教育与国际了解”的报告。

9月17日,赫胥黎函请晏担任该组织基本教育特别顾问,晏复信表示同意。

1948年(56岁)

1月至3月,为争取美国通过援华法案,分别与美国政界、经济界以及新闻界人士接触。

3月8日,全美教育协会为晏举行盛大午餐会,晏即席演讲中国乡建平教大要,获得热烈反响。9日拜见杜鲁门总统。19日,美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杜鲁门总统提出的援华法案。4月1日正式公布。该法案中“农村建设”部分亦名“晏阳初条款”。

5月,自洛杉矶回国,美国东西协会特赠奖状予晏。

7月3日,中美签订经济援助协定,8月5日正式换文公布,决定成立“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11日,中国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分别委任晏阳初、蒋梦麟、沈宗瀚、穆懿尔、贝克为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委员。14日,晏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开发民力,建设乡村》。15日,在南京与新闻记者谈农村复兴问题。10月1日,“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在南京正式成立。

1949年(57岁)

11月20日,农复会在台北举行会议,晏自重庆飞往参加。后飞旧金山就美援及农复会前途问题与美政界及民间人士交换意见。

1950年(58岁)

1月13日,平民教育运动美中委员会在纽约集会,晏在大会上作了报告。

12月18日,平教运动美中委员会举行执委会,讨论晏关于援助落后地区人民的建议。

本年,国际平民教育运动委员会成立。

1951年(59岁)

4月,会见菲律宾驻美大使罗慕洛。罗赞扬“农场重于战争”的论点,并表示欢迎晏到菲律宾去。20日,会见印尼驻联合国首席代表M.N.Palar。

5月16日,参加平教运动美中委员会举行的非正式会议。

7月20日,印度驻美大使潘迪夫人为晏举办晚餐会,欢迎晏去印度。29日,印尼驻美大使表示欢迎晏去印尼。

8月14日,教科文巴黎总部来电,欢迎晏担任该组织秘书长顾问。

10月,自纽约飞往墨西哥实地考察。

11月9日,飞往巴黎,与教科文组织各部门负责人会谈。

12月7月,飞往开罗、伦敦访问。19日返纽约。

1952年(60岁)

2月1日,应邀参加美国务院内“第四点计划演讲会”。晏在大会上就中国平教乡村经验作了演讲。6日,与夫人许雅丽及秘书汤静怡女士自纽约启程,于21日抵马尼拉访问。

3月2日,与菲高级官员商定组织一推行农村改造的临时委员会。

3月15日,飞往印尼访问。31日飞往泰国访问。

4月5日,飞往加尔各答访问。

4月12日,飞巴基斯坦访问。

4月16日,飞布鲁特、黎巴嫩、叙利亚访问。

4月20日,飞往罗马。

4月25日,飞往日内瓦。

5月1日,飞往巴黎。翌日,会晤教科文组织秘书长。7日,返抵纽约市。

6月10日,参加华盛顿有关对外援助机构讲演会。

7月17日,菲乡村改造促进会理事会主席致电晏阳初,欢迎其前往。晏于19日飞往马尼拉,协助指导那里的乡建工作。

11月6日,往拜菲总统。

12月6日,应马尼拉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姚君之邀参加其举办的宴会。

1954年(62岁)

1月16日,自纽约经旧金山飞往马尼拉。11月,菲总统麦格塞塞邀请晏协助推行三年计划,使菲成为亚洲乡村改造示范国家。12月12日,麦格塞塞总统约晏早餐商谈三年计划,并请晏前往美国请求援助。

15日,麦格塞塞总统聘晏为“总统乡村改造行动委员会”顾问。

1955年(63岁)

3月1日,飞往美国。往来纽约与华盛顿之间,与国会议员及行政机关人员会谈菲三年计划。

1956年(64岁)

10月3日,晏在国际平教会上作报告。

1957年(65岁)

12月15日,晏参加国际平教会,并就中国定县经验的普遍意义作了演讲。

1958年(66岁)

12月2日,国际平教会召开大会。晏在大会上提出建立“国际乡村改造学院”计划,获得与会者支持。

1959年(67岁)

12月16日,晏在国际平民教育会议上强调政治及社会革新与经济发展必须同时并进,不可偏倚。

1960年(68岁)

8月31日,“麦格塞塞奖励基金会”,赠给晏奖金1万美元,表扬其杰出成绩。晏旋将奖金赠给“国际学人训练基金”项下,以鼓励青年男女来学习乡村改造的理论、技术、方法等。

1961年(69岁)

7月,前往委内瑞拉、危地马拉、哥斯达尼加、波多黎各参观访问。获得各国朝野的热烈欢迎。

1964年(72岁)

5月,再抵危地马拉及哥伦比亚详细考察,并与当地民间人士研讨问题。

1965年(73岁)

1月6日,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在菲境内的田野实地训练站举行国际训练工作第一期始业式。晏主持盛典。

本年,危地马拉乡村改造促进会成立,成为中美洲乡村改造实验场。哥伦比亚乡村改造促进会也告成立。次年,泰国乡村改造促进会成立。

1967年(75岁)

5月2日,国际乡建学院举行第一期校舍落成奉献典礼。晏以“国际乡村改造学院的使命”为题发表讲话,并接受了菲总统马科斯授予的最高平民奖章——“金心勋章”。

1980年(88岁)

7月,晏伉俪自纽约飞往马尼拉,因夫人病发中途返美就医。

8月18日,许雅俪夫人突发心脏病,急救无效而去世。

10月7日,晏不顾病体与丧妻之哀痛,手撰讲词电致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十三届讲习会结业式。

1981年(89岁)

9月27日,国际乡村改造学院所属乡村改造运动各国分会在菲律宾举行会议,晏主持了大会。

1982年(90岁)

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举行董事会年会,晏主持了大会。

1983年(91岁)

10月26日,晏阳初90寿辰纪念会在纽约联合国代表宴会厅举行。由Mr.David Rockefelle主持,200多朋友们济济一堂。

美国总统里根从白宫发来贺电:“漫漫数十年,为那些积弱贫困地区以及最偏远地区的人们,您创立了自我拯救的思想。为服务于发展中国家孤落山村和广大乡村的农业、公共卫生、教育事业,您开创新道……您的工作一直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开发道路。”

1985年(93岁)

9月3日,在阔别了36周年之后,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先生之邀回到中国访问,并会见了国家领导人邓颖超、万里。除访问北京外,还访问了河北定县和四川成都。

1987年(95岁)

6~7月,再次回中国访问,会见了周谷城先生和其他从事农村工作的政府官员及有关学者,并拜晤了老朋友梁漱溟先生。7月10日,北京欧美同学会举行欢迎会,公推晏老为名誉会长。晏即席讲话,称中国现行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是了不起的一桩大事。并表示要在有生之年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10月15日,美国总统里根在邻近白宫的总统办公室亲自为晏阳初颁发“终止饥饿终生成就奖”。“荣誉状”称:“60余年来,为铲除第三世界饥饿和穷困根源,您始终不渝地推广和开拓着一个持续而综合的计划。”

同月,美国《读者文摘》发表约翰·赫尔塞的特写:《吉米晏——为人类奋斗的战士》。

1988年(96岁)

4月,“中国——IIRR国际乡村改造学院研讨会”在菲律宾开维特省希兰镇举行。中国有关学者及代表15人出席会议。晏阳初不顾年高体弱,专程从美国来到菲律宾,并在研讨会上作了四次学术报告。会后即返回纽约。

8月6日,麦坦·梅森夫妇在他们的安克拉姆农场为晏阳初举行95岁寿辰庆祝会,200多名各界人士到会祝贺。

[1]一说晏阳初先生于1890年10月26日,“晏氏族谱”:“兴复,生于光绪十六年庚寅九月十七酉时”。光绪十六年庚寅当为1890年。本表计岁为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