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校的课程

五、学校的课程

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三个部分,即培训、研究和推广。

(一)培训

1.受训人员的类别

①乡村建设工作的多面手

为什么要求是多面手呢?因为不发达国家的人们还相当贫穷,一个村落还不可能每个方面都供养一个专家。即使可以供养,现在也没有那么多专家。因此培养适应乡村地区的多面手,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受训人员是经过竞争性考试和特殊测验后,筛选出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将接受一年时间的乡村建设的基础训练。严格地说,他们将不是某一特定领域里的专家,而是了解乡村建设的各个主要方面的“通才”。然而,当他们碰到某项特殊的技术问题时,还要回到学校来请教专家。所以毕业后,他们恐怕还需不时地回到学校来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

培养出这样的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就在于,他们是乡村改造运动的催化和促进力量,他们将具双重的重要作用——作为桥梁,他们将把现代科学转变成为农民可以理解和付诸实施的东西;作为教师,他们将培训和组织农民开展自助、互助、进行乡村建设,改善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境况。

②乡村改造的各项专家

如农业、医药和教育等领域里的专家,前面所讲的非专业人才,可以到他们那里进行咨询,得到指导。然而尽管是专家,他们可能还不具备“社会的知识”,也不熟悉乡村改造。因此他们还需接受3~6个月的定向性课程训练,以了解乡村改造的基本原理、技术和一般途径,并要用很多时间去参与乡村改造的实际活动。通过后者,使他们了解他们所从事的社会性项目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使他们的专长能最大限度地为整个乡村改造作贡献。乡村改造项目所需要的不是一个仅有一技之长的技师,而是一个开明的、知识丰富的专业人才。

③乡村改造的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是指那些已成为或准备成为项目主持人、监督人或管理者的人员。他们的学识和经验,都具有专业水平。他们将参加专家研讨会,在进行实地调查和指定现场工作时,进行监督、规划、组织、推广等深层次的服务,是他们的一项重要职责。他们的在职培训时间为3至6个月。

④乡村建设的志愿人员

志愿人员是由学校的教师、社会工作者、大学的在校生及民间社团成员组成。现在学校所在地的教育和社会机构有上千的人对乡村改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乐于参加这一运动。应使其热诚经由若干适应他们个别情况的中心计划而得到积极的发挥。这些人对构成社会的乡村改造意识非常重要,每年夏季可安排4至6周的培训。

2.必备的四大条件

过去我们在中国乡村育才院及现在在菲律宾乡村改造培训学校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如欲使我们的学员成为有效率且乐于奉献的农村工作队队员,必须具备下述四个条件:

①技术知识:从技术上明确什么是乡村改造?为什么及怎样进行乡村改造?

②社会知识:把自己置身于农民之中的技巧与艺术。

③十字军精神:乡村改造是一兄弟对兄弟的运动,天下一家。

④全球观念:有建立一个新世界的信念及为此而努力奋斗的理想。

3.注重田野实习

学院的培训主要强调的是到现场实践而不是拘于课堂讲授,因而将以2/3时间使受训人员在田野实习,面对农村生活及其问题所在,民治、民享、民有的经济及社会建设计划也在实际实施,受训人员将由此学得乡村改造的技术与程序,且认识了解社会实况。经由和村民日常交往、相处,学会尊重农民和发现他们的潜力。加以和农村工作队队员交谊,他们也可感染且把握十字军精神。

4.国际乡村改造奖学金

国际乡村改造专家流动工作队的一项重要责任,即与正待开发的国家乡村会合作,调查并吸收当地合格的人选,送往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学院将提供奖学金,分高等与初等两种,分别给予成熟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在本院受训的将成为乡村改造多面手的大学毕业生。

(二)研究

研究绝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开拓和发展。没有研究,就不能发展,而没有拓展,研究就会停滞。本院将设立一研究会议以开展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方面的研究实验。这些研究和实验具有动力性质,它将和培训与拓展一道在人们生活的社区的“社会实验场”中并行开展,逐一实行,借使乡村教育、乡村卫生、合作组织、农业技术、地方自治等事业充满生机,并使乡村民众的素质和乡村工作领导者的水平不断地得以提高。这是乡村改造学院能保持高水平和具有创造力领导地位的基础。

(三)推广

全国性的或国际的推广计划,将由国际乡村改造专家行动队实行。其作用如下述:

1.全国性方面:继续与菲律宾的乡村会合作。

2.国际方面:①促进各国乡村改造运动:应发展中国家民间领袖邀请,这行动队将帮助他们组织乡村改造运动。②选择当地合格人员来国际学院受训,并提供奖学金的候选人。③专家行动队获得了合作的某国乡村会请求后,随时提供协助及指导。为实行学院的推广计划,一方面对个别国家乡村会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亦将各国的新思想、新经验带回学院。这种双向式合作将会给学院的教学与研究注入清新的生机与活力,并使学院的教师与学员们,随时了解不发达国家人民所面临的困难与需要。

通过对各国民间的、自发的乡村改造运动的促进,并通过国际奖学金的颁发以及对投身于乡村改造运动的千百万人的培训,我们相信,博爱的纽带将把各国人民联合起来,一旦时机来临,各国乡村会组成“世界联盟”,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博爱。

(郭晶译 张海英校)

[1]1958年12月2日,国际平教会集会,在此次会议上,晏阳初正式提出创建“国际乡村改造学院”的计划。国际乡村改造学院提供。

[2]前面的说法是“我们联合国人民”,与此表述略有差异。——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