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生传习
“那是一种让学生当小先生的主意。这种方法确有惊人的成效,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推广。”
“请给我讲讲。”我说。
“好吧,是这样的。比如有一所平民学校,其中有一个班,班上有50名学生。在50人中,你5中选1,从中选出10名比较聪明的来,这就是所谓导生。导生有如下职责:在校期间,由于他比五人小组的其他成员学习领会得快些,因而有责任帮助其他人,事实上,他几乎是教师的助手。回家后,他得教自己家里的人,或在邻居那里再组织一个班。”
“他比别人强同学们不恨他吗?”我不禁问道,我知道忌妒之心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
他也知道人们的秉性,他说:“不会的。因为导生是由同学们自己选出来的,而不是我们硬性指定的,导生的产生是完全民主的,谁最聪明,他们就选谁。我们有一种培训技巧,这样,当导生回家时,他有一套教法,而且还有一本小册子供参考,他还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小组。有时候,你会见到一个10岁左右的小孩,捡来一些旧砖,在户外围成一个圆圈,让‘学生’坐在上面,这就是他教的一个班。有时候,他有五、六个比他大的学生哩!如果附近有教师的话,他就会去报告,而教师也一定抽时间来察看。见到这样的情景,该是多么令人鼓舞啊!
“如今,这个制度颇有成效。它给导生以复习的机会,并使他产生了自尊心和责任感,他按学校教材的要求去教,并和别人共同分享这些知识。你会亲眼看到全村人都变成了学生,人人都在学习,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风气,谁也不甘落后。
“你记得我们中国人每家每户都奉若神明的五个字吗?那就是‘天、地、君、亲、师’。师和天地排在一起。与天、地和君、亲一样,师分享着人们的尊敬和崇拜,正如你知道的那样,那是一种传统,证明中国的农民和工人对知识分子、教师非常崇敬,因此,教育风气就能在社区内形成。人人都要学习,人人都要教别人,没有任何一个能教书的人不被任用。的确,当学生是个人的一种权利,当教师是一种光荣。”
“那些导生有工资吗?”我问道。
“没有,完全是义务。”
“你的意思是他们完全出于爱国主义的动机?”
“是的。”他坦率地回答。
对此我不满意,于是问道:“假如一个导生认为教别人太麻烦又怎么办呢?”
晏显然被这种想法所震惊,连忙说:“不,不会的。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因为这已像我说的那样,形成了风气,成为了时尚,那就是我所说的教育。如能创造出一种教育气氛,你所教的就会成为人们的习惯,那就是活生生的教育,真正在人民中扎下了根的教育。”
看他余兴未尽,我没有插话,只是专心致志地听。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在这种自然而有效的教育过程中能发现未来社区的领袖。你知道,第一,这些导生是他们的同学自己选出来的;其次,他们必须把工作做好,否则,人们就不会再选他们了。当发现有聪明才智的领袖时,你就应该在工作中培养他,通过服务使他成为领袖。耶稣的教导是那样的正确:‘你们中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佣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这是从古到今教诲世人的最高真理。通过在社区服务的工作,这些青年男女确实是在学习做领导。在时机到来之际,我们有一种训练他们的新技术。我们准备让他们作为带头的农民(leading farmers)——而不是农民的领袖。倘若不是前者,他们就会堕落,就会毁了他们。不要把他们培养成教师,因为那样会改变其方向。虽是导生,但仍是学生。在他们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接受教育。”
“这是一个很好的区分法,”我说,“带头的农民,而不是农民的领袖,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我记起我们宾夕法尼亚州的农民来,他们都有着倔强的性格,这又使我联想起昔日的中国邻居。有一天,一位农业土壤学家拜访我们,我们的一位农民说:“我不需要人告诉我什么时候播种,种什么或怎样种。”但是,当看到其他农民的收成比他好时,他很快就改进了自己的耕作方法。
但是,你不再需要对晏阳初说关于农民的任何事情了。他机敏地笑了:“我们培养这些出众的青年男女,为的是让他们在社区内辅导,因为他们的确比别的农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