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救济,而是发扬

十、不是救济,而是发扬

70年前,当我在法国第一次接触中国的劳工时,我就发现他们并不缺乏智慧,而是缺乏发扬这智慧的机会。在以后的实践中,我更认识到:平民教育不是以慈悲为怀的施米施粥的贫民教育,而是培养国民元气,改进国民生活,巩固国家基础的新型教育。后来我们又提出:乡村改造是为了民族再造,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是乡村改造的主力。知识分子回到民间去,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启发教育农民,激发调动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自发自动的精神。

IIRR以有限的人力推动菲律宾几个基地的乡村改造实验,而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培训乡村改造各种人才,就是立足于发扬。“发现、发明、发扬”的“三发”原则,始终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发现是指我们与劳苦大众朝夕相处中发现了蕴藏在他们身上的无穷伟力;发明是说我们发明了开发人矿、脑矿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发扬则是说我们整个的系统旨在发扬民力、发扬人格平等的精神。我们不是包打天下的英雄,我们不是解救众生的基督,我们只是广大平民的朋友,乡村改造的事业没有千百万劳苦大众的自觉参与,是一定不能成功的!

我们为民服务,一定要牢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现在世界上还有2/3的人在受穷受苦,我们不揣冒昧,不分种族,不顾国界,以改造乡村,来负起达到天下一家的使命!

[1]1988年4月11日至26日,在菲律宾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举行了国际乡村改造研讨会。中国学者及有关人士一行15人应邀到会。晏阳初特地从纽约赶来,为大会作了5次学术报告。本文系最后一次报告的讲词,由宋恩荣记录并整理,后寄美国,经秦宝雄先生校阅,并征得晏阳初先生同意收入宋恩荣编的《晏阳初文集》。作者曾于87岁时手书“九大信条”,措词及顺序与这次报告略有出入。本文可视为作者晚年对国际乡村改造运动经验的新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