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基础
我只是提出问题,他的回答才是最重要的。这个中国人坐在那里侃侃而谈,态度认真而诚恳。一小时又一小时过去了,展现在我脑海里的不只是他在中国已作出的业绩,而是一种准备用于世界各地的计划、工具或技术。我对他的谈话怀有浓厚的兴趣,因为这是发生在中国的事情,而中国又拥有世界1/5的人口。我深知,这是远远超出中国范围的事业。
“我对问题的看法是这样的,”晏对我说,“我们的祖先说过,‘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把它引申到全世界,那便是人民为世界之本,本固世界才能安宁。然而,当今世界上有3/4的人住房拥挤,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目不识丁。这就是说,3/4的世界之本是虚弱的。倘若目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我们用于建设世界的基础就很不可靠了。”
教堂的钟声随风传来,我知道此刻一英里外那个村庄里的情景:农民们与他们的妻子儿女走进那砖筑的路德教堂——一个他们父辈多次去过的老教堂。我认识这些农民,他们很像我在中国认识的那些农民。实际上,晏谈论的正是这样的人。
“我访问过许多别的国家,”他诚恳地说,“确信人类的基本需要是相同的。只是当我们达不到普遍的基本需求水平时,问题才变得复杂起来。在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有权接受最低限度的教育,过最低限度的生活,享有最低限度的卫生保健和自治权利。我觉得,现在世界上一些地区为解决文盲、贫穷、疾病和不良治理而采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可能推广到世界其他存在同样问题的地区的。当然,具体做法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作适当调整。我们在中国制定的这个计划,是世界上3/4的人民之所需,因为它是一种建设性的计划,可以由人民自己来实施。当人民改造自己的生活时,他们需要接受教育,这就是说,根据改造需要而教育,通过教育来促进改造。”
晏的一席话包含着一种力量。在我们美国,专家们就有关“在实践中学习”(educating through doing)的设想已经历了一代人的摸索。我亲眼看到孩子们在学校的小车间里修理玩具和模型。几年前,一位伟大的成人教育支持者伤感地对我说:“成人教育夭折了,我真不知道如何能赋予它生命。”然而,坐在这里的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中国人,他充满自信地说:“在人民改造自己的生活时,他们需要接受教育。”——他说出了自己25年的经验。其他国家的人民热切地希望能见到他,想知道他正在做什么和怎样做的。他刚从古巴回来,就收到一封来自墨西哥的邀请信,让他去介绍关于教育与生活的改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