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伴侣
再回头叙说雅丽与我。许家的6位小姐都很活泼,在中国学生中很出名。我在耶鲁时,跟同学们去许家做礼拜、吃饭,对这6位小姐一视同仁,无所偏爱。学业未成,不敢交女朋友。有一次,在许家晚饭后,大家围着钢琴唱赞美诗。有人起哄,要我独唱,说:“詹米参加耶鲁的唱诗班,唱得好!”我唱了一首又一首,喉头干得很;众意难却,只有继续唱。实在忍不住了,我向身边的人说:“我想喝杯水。”似乎谁也没注意我说的话。过了一会,有人递给我一杯水,喝下去,清亮无比,胜似玉汁琼浆。这人就是雅丽,她的周到体贴,是她给我的最早的深刻印象。但是,我那时没有单独去看她,在法国和普林斯顿,也没有写信给她。
雅丽一心一意要为祖国服务。1917年,她到了上海,任教于上海女青年会体育师范学校。此校创建于1915年8月。它是我国早期培养女子体育师资的一个学校。在它以前,有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创于1910年,创办人为王季鲁,地址为上海。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深受日本教育制度的影响,以教日本舞蹈和中国武术闻名。另有爱国女子中学体育训练班,创于1915年,创办人为蔡元培,地址也是上海。该班招收高小毕业生,专修体育。
上海女青年会体育师范学校的全名是: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体育师范学校(1915~1924)。校长是美籍的梅爱培(Abby Shaw Mayhew,1872~1957),副校长是陈英梅(1890~1938),出生于香港,肄业于上海中西女塾,1913年毕业于美国韦尔斯利学院,获体育学士学位,是我国最早的留美专业女性体育教师。该校的教务和课程设置,均由陈负责。该校的初期校址,在昆山路10号,与女青年会在一起。1920年初,女青年会又在附近的荆州路37号,购置了一片地,建盖健身房、网球场、图书资料室等。
在女青年会体育师范任教的,大都是欧美一些国家的离职教师和大学毕业生。雅丽教球类和游戏理论。课程另有舞蹈、民间舞蹈、运动技术、解剖学、体育生物学等。此校早期的毕业生有:高梓、张汇兰等,1920年,学校选派他们赴美留学,学成后回校任教,数十年来在体育教育界工作,培养了很多人才,声誉洋溢杏坛。
在上海,青年会与女青年会的工作人员,常有碰头的机会。“他乡遇故知”,我与雅丽的友谊自然增进。她有健硕之美,仪态端庄,勤奋朴实,乐观积极,充满了朝气。我正在为事业奋斗,她总是鼓舞我,勉励我,我引她为知己、为同志,常去学校看她。1921年春天,我们订婚了。
在上海的第一年,我常想回川探亲,但因为事业和婚姻都还在探索中,觉得无颜见故乡父老。等到这两件大事有了眉目,我决定回乡一行;然而,并不是“衣锦还乡”,而是衣敝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