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民力建设乡村
中国的安危足以左右东亚和平,东亚和平是世界和平的支柱。
目前的世界还是个“惟力是视”的世界:有力者存,无力者亡;有力者主,无力者奴;有力者支配人,无力者被人支配。而今日所谓有力者往往就是那些握有雄厚资本,握有军火武器的强权者,他们正以他们的强权压迫着世界的弱小民族。这显然是一种反常悖理的逆流。我们中国虽然经过8年英勇的抗战,到今天还是一个无力的弱国,仍然为有力者所支配。其实,我们并不是根本无力,而是我们的“力”被湮没了,被压抑了,被摧毁而扼绝了!结果,使中国整个社会窒无生机,中国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全不发生作用,这是中国之所以危乱终年,东亚之所以不能安定,这对于世界和平当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究竟中国的“力”在什么地方呢?它潜藏在广大的占有全世界人口1/5的老百姓当中。这广大的人民生长在他们的土地上,终年辛劳地操劳着,无知地被驱使着,流血流汗。他们曾发挥过无上的威力!他们建筑了万里长城,他们开凿了南北漕运的河流,他们穿草鞋,吃粗藜,抗了8年的血战,他们在90天内修成了足以起落超级空中堡垒的飞机场。几千年来他们就这样辛苦地、天真地、浑朴地流出他们的血汗。他们应该有权利要求合理的生活,也应该有能力安排他们的生活。但,不幸,他们受了封建传统的压迫,以及外来强权的欺凌,以致他们一天甚于一天地过着牛马生活。到今日,他们实在已经是奄奄一息了!我们在今天,已只有“民”而无“力”,这是中华民族极大的悲剧,极大的危机!
为了挽救这种危机,我们今天急需的不是空洞的口号和标语,而是真正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为老百姓做点起码的基本的实际有益的工作。这工作,就是把蕴藏在中国广大乡村中伟大磅礴的力——民力——开发出来。
中国的农民向来负担最重,生活却最苦:流汗生产的是农民,流血抗战的是农民,缴租纳粮的还是农民,有什么“征”有什么“派”也都加诸农民,一切的一切都由农民负担!但是他们的汗有流完的一天,他们的血有流尽的一日,到了有一天他们负担不了而倒下来的时候,试问,还有什么国家?还有什么民族?
所以,今天更迫切的需要是培养民力充实民力的乡村建设工作。
乡村建设工作是多方面的,凡与人民生活有关的无不包括在内。而千头万绪之中,必须抓住问题关键之所在,那就是:建乡须先建民,一切从人民出发,以人民为主,先使农民觉悟起来,使他们有自动自发的精神,然后一切工作,才不致架空。我们要达到开发民力的目的,须从整个生活的各方面下手:必须灌输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必须增加生产——“生产”就是力量;必须保卫健康——“健康”就是力量;必须促进组织——“组织”就是力量。我们所谓开发民力,就是开发人民的知识力、生产力、健康力、组织力,人民自己有了这种力,才能称作“自力”,有了“自力”才能做到“更生”!
时贤对于乡建工作的见解似乎并不一致:有的重视政治,有的偏向民众自卫,有的高唱惟有教育可以救国,有的特别强调农业。这些都甚重要,但乡村建设不是任何一面可以单独解决的,而是连锁进行的全面的建设。因为社会与生活都是整个的、集体的、联系的、有机的,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支离破碎地解决问题。例如:欲增加生产首先就要改良技术,而技术的改良,又非要知识的增进不可。同样,知识的进步也有赖于生产的增加,体魄的强健,乃至组织力量的运用。这一切,都是互相关联的,互相为用的。乡村建设虽始于乡村,但并不止于乡村,它不过是从拥有最大多数人民的乡村下手而已,它的最终目标当然是全中国的富强康乐,因而奠定世界和平。这条路,今日也许有些人以为缓不济急,他们认为目前最迫切的是解决饥饿、物价、战争种种现实问题。当然,这些问题都是今日最严重的,但,我们不应该忘记,30年前,当乡村建设工作发动时,何尝没有人认为现实问题是战乱、灾荒、穷困等?何尝不以为此种乡建工作是太缓不济急?这种被批评为缓不济急的工作一天不动手推行就更迟缓一天,而一切现实问题仍将存在。说“迂缓”并不能否定问题,不做尤不是“迂缓”的解答。所以30年前应该走这条路,今日还是只有这条路可走。舍此别无二途,更无捷径。
我们不否认乡村建设是艰巨的工作,30年来许多同志同道深入农村研究实验从事工作且都有其相当的成就,尤其是在方法与技术方面,如识字教育、乡村卫生、农业推广、经济合作、农民自卫以及整个的县政建设,都有极可宝贵的心得提供出来。抗战之前,这类工作曾普遍于南北各省,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社会建设运动;抗战期间,在有过乡建工作的许多地方,更充分表现了农民力量的伟大!这些事实加强了我们的自信心,博取了国际的同情,给知识分子为民众服务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大路。
乡村建设虽有如此的意义和价值,但工作总在阻遏曲折之中,始终未能达到吾人理想的境地。事实上,我们只是学术社会团体,我们所能为力的乃是乡村建设的研究实验。至于较大规模的推广实施,非赖政治力量不可。而不幸这30年来,国家连年遭遇内忧外患,政治始终未能踏入正轨。一直到今日,仍是漫天烽火,兵连祸结,使这种为人民的基本工作困难重重,遭受无穷的阻碍。愈在艰难的局面之下,愈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因为今日的局面,人民几已陷于绝地,不容我们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其实所救的就是你我自己。中国老百姓的失教、贫困、散漫、弱病,一日不解决,中国的社会就一日还要动荡混乱!人民就一日不能不继续做奴隶!所以乡村建设是基本又基本,迫切又迫切的工作。今日中国要求安定,要求繁荣,要真正实行民立,都必须从这为人民谋福利的基础上下手。因为求安定,首先是人民的安定,使人民能安能定,才是社会安定之本;求繁荣,首先亦在农村的繁荣、农民生活水准提高,才能得到普遍的繁荣;尤其实行民主,人民在文化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基本力量——知识力、生产力、健康力、组织力——未曾开发出来,如何谈得到真正的民立呢?
30年来,本着我们坚定的信念,努力这种工作,环境却使我们的工作不能满意,且今天的处境更使我们痛苦。我们要做还是不能如理想去做,不做又复深感良心不安。只有在艰苦之中,冒着漫天烽火,站在人民当中,含着眼泪,咬定牙关,做一点算一点,做一滴算一滴。除了加倍努力之外,更渴望各方面共体时艰,捐弃成见,转阴霾为光明,化暴戾为祥和,都站在为人民谋福利的立场上,以工作成绩相竞赛。那时,民力才能发扬,民主才能实现。
我们站在中国人一个起码的立场,以乡村工作者的身份诚恳地要求各方面,尤其对知识青年人士,今日大家极度苦闷自不待言,但,一味垂头丧气,何补时艰?惟有走到田野当中,走到农民当中,认识农村,服务农民,帮助他们挺立起来,才是我们彷徨中惟一的出路,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惟一出路。当然,今日的乡村环境万分恶劣,工作难免不受阻害,然而只要我们有正确的认识,有坚决的行动,有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精神,任何阴霾终必冲破,任何困难必可克服,因此,我在此特郑重提出“开发民力,建设乡村”这8个字,作为大家今后努力的方向!幸希教之。
[1]原载上海《大公报》,1948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