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运动的影响

六、乡村运动的影响

数年来,乡建运动的进展,无论在意义上或实际的工作上,都有其广大而深厚的影响。兹从三方面来探讨一下:

(一)政府方面——在中央政府方面最显著的,就是行政院成立农村复兴委员会,最近虽已撤销,但行政、立法、教育三机关联合拟定的促进乡村建设一案,是一个重视乡建的老大明证。全国经济委员会所赞助的江西省乡村建设事业,亦可表示中央积极态度之一。省政府方面,如最近广东省乡村建设三年计划的开始,江西省由中央协助成立的农村事业委员会,绥远省的民众训练及乡村建设事业,其他如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各省份,虽无全省的整个计划,但亦片段地有不少乡村建设工作。山东省的乡建事业,因有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规划经营,更不必说了。且因其历史较久,所以给外界的影响亦较大。其实乡建事业是交光互影,共为感应的,各方面有各方面的成就,合起来,形成整个的乡建的波澜。县政府方面所受的影响,更为切近,甚至因乡建的推行而影响到县政机构,故进而有县政建设的普遍的呼声。近年各地实验县的成立,如江宁(现才结束)、兰溪、邹平、定县、衡山、新都,都是为了改革县政以谋建设乡村的加速化和优胜化。总之,在这些事实影响的背后,指示着政府态度的转移,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

(二)社会方面——乡建运动给社会方面的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意识。它使社会人士认识了乡建的意义,无形中成立了一种风气,使一般学者,渐渐趋向于实际工作,一般学生亦能认真苦干。看近几次的学生运动,竟然深入乡村从事宣传,甚或进一步加入实际的乡村建设工作。各地大小规模的实验工作,各学校的竞设实验区,都是一时风气所尚。再其次是一种舆论的造成,认为建设乡村是复兴民族的根本工作,是国防建设中最基础的阵线。这种空气,不但助成政府发生力量,使建设事业,易收效果,而且激起一般人士,回过头来,注意到乡土的研究和调查,着眼于广大偏远的内地区域,致力于社会科学和农业改良。养成了大众化和生产化的显明意识:这是中国社会改造上沛然莫御的一大鲸波。同时在外国方面,亦有它相当的影响。自力更生与下层做起的沉静为国,使外国人对中国近年的努力有较清楚的了解与佩赏。各国人对于我们乡建事业的同情与赞助,也不能不说是乡建事业发展之一大助力。

(三)教育方面——乡建运动之影响教育,在形式与内容两方面,都很重大。就一般教育而言,如各地云兴霞蔚的平民学校或民众学校。乡村师范学校等注重乡村教育方面的设施,及训练乡村建设人才的工作,内容则趋向实际,与乡村社会合拍。定县的小学组织教育,影响所及的地方很多:如河南、绥远、江西、浙江、安徽、湖北、云南、贵州等省,各有采用其原则或办法之处。至于大学教育方面,最具体的表现,是去年成立的华北农村建设协进会,由协和、南开、燕京、清华、金陵及平教会6个学术团体组合而成,以济宁及定县实验区供给大学生及研究生实地研究之用。大学教育已具体的与乡村建设发生连锁关系了。

乡建运动的影响,大概已如上述,其他枝节的地方,不遑靦计。还有许多间接的影响和副作用,则更不胜尽举。而且,反过来,受影响的各方面,其对于乡村建设事工上,亦有其贡献与影响。这样的交相影响,互为因果,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换言之,乡村建设运动在今日,其影响已及于政府、社会、教育各方面,到了这几方面都注意乡村建设,而且共同致力于乡村建设,则乡村建设的力量愈增雄厚,而有其无限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