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村一校

每村一校

“第一所学校的确是带有实验性质的。在懂得学校的性质和知道该如何办学之后,我们就在中心区的村子里开办三四所示范学校,把旧学堂的教师和当地其他识字的人请来。当他们看到教材是那样实用,而教法又那样简单时,都愿意为自己社区内的文盲办识字班,义务上课。那些由农民自己筹办,自己解决经费的学校就是‘平民学校’;我们办的,即由我们负责解决人力、财力的就是实验学校和示范学校。我们只在定县创办了2所实验学校和6所示范学校,而定县人民却办了472所‘平民学校’,达到了每村一校的目标,这些学校都由农民自己解决师资和经费问题。

“不久后,我们就发现当人们的思想获得解放时,他们想要的和需要的东西很多。单纯教他们识字是不够的,识字本身只是教育的工具,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农民需要的是一种包括他们全部生活在内的教育,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是很不满意的。因此,对他们的正确教育,不应是教他们适应生活,而是改造生活。以后,你会知道我们是怎样解决公共卫生、农业、经济和地方自治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