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前言

再版前言

这本题为《民间文学:魅力与价值》的论文选辑,原是列入中国文联晚霞文库之内,于2007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共选辑了70多篇文章。写于2006年底的自序中曾就这本书的特色作过如下说明:

这部论文集是我半个世纪在中国民间文艺园地(主要是在家乡湖北地区)采风掘宝的见闻和感受,多数文章写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而实地调查和资料积累则可上溯到50年代。

我喜爱这些文章,首先是由于它们所讲的都是湖北民间文艺和民俗风情的方方面面,是家乡父老乡亲的情感世界和智慧创造,因而写来备感亲切。其中的种种素材,并非主要来自馆藏典籍,而是来自乡野口头。同相关的故事讲述和即兴歌唱紧密相伴的鸟语花香、欢声笑语等等,至今难忘。传承口头文学的一系列泥腿子朋友,从20世纪50年代的文家沛、甘以香到八九十年代的刘德培、孙家香、刘德方、姚启华等,他们的形象常常亲切地浮现在眼前。这些文章不但记录了我的感觉和印象,还倾注着我四方奔波的汗水以及结交众多口头文学家的友情。

我喜爱这些文章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们大都来自和同仁的对话交流与集思广益。

本书所论除荆楚大地民间文艺的千姿百态之外,还涉及中国民间文艺的当代命运及其研究史的方方面面,我曾借用已故神话学家袁珂先生论中国神话的一个比喻:“它如同一块多棱宝石,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不同的光彩。在一种背景下,它的某一层面会黯然失色;可是在另一种背景下,转动另一层面,它又会溢彩流光。”从国家领袖到乡村男女,从中国学界的百岁老人到侨居海外的华人学者,他们钟爱民间文艺的万千事象,都是民间文艺魅力与价值的美丽折光。

本书收录的文章是在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陆续写成的,所论存有粗疏不当乃至谬误之处在所难免。为尊重学术史的本真风貌,对这些文章均原文照录,未作增删修改。学术的进步,正有赖于不断超越前人,超越自己,持续地吐故纳新。

本书的问世,得到了从湖北省宣传文化部门到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中国文联将它列入“中国文联晚霞文库”之内,由大众文艺出版社的陶然先生担任责编,我门下的两位博士研究生侯姝慧和李丽丹仔细校阅书稿。他们为此书的完美问世付出了宝贵心血,这都是著者难以忘怀的。

以上是《民间文学:魅力与价值》这本书于十多年前初版时所写的卷头语。现今需加说明的是,由于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下,决定编辑出版10卷本的《刘守华故事学文集》,除《中国民间故事史》《比较故事学》《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故事学纲要》《道教和中国民间文学》《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这几种专论之外,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学》《中国民间文艺学百年耕耘录》和这本《民间文学:魅力与价值》均为内容各有侧重的论文选辑,这样在文集各分册的组编时,便不能不对收纳的论文篇目作适当的调整。因而本书的篇目和它的初版便略有出入,特在此予以申明。

在本书的初版序文中,曾引述百岁老人钟敬文先生于1993年在我笔记本上的题词:“吾侪肩负千秋业,不愧前人庇后人。”这既是他一辈子执着献身于民间文化事业的写照,也寄托着对我们这些后辈学人的殷切期待,现再次谨录于此,以寄情思!

2020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