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大众笑口常开[1]——为百字笑话大赛而作
这次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襄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金隆杯”中国百字笑话大赛,获得了丰硕成果。组委会在短短四个月内就收到了七千多篇征文,近五千名作者覆盖了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年龄与文化层面。而团结在民间文艺家协会周围的广大民间文学爱好者更是踊跃应征,成为这次笑话大赛的主力。征文中精品迭出,异彩纷呈,我在评阅作品时,不断被一篇又一篇精彩的笑话所打动,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这次笑话大赛能够吸引这么多人参加,而且收获到这样多的精美之作,不能不使我们感到意外的惊喜。这些年各种体裁的有奖征文活动很多,却唯独冷落了人们喜闻乐见的笑话,这就使得本次笑话大赛具有“史无前例”的首创性而格外引人注目。
中国的笑话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注重道德教化的优良传统。先秦时期诸子散文中引用的许多小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既是富于哲理性的寓言,也有笑话幽默诙谐的特征。三国时期魏邯郸淳编撰的《笑林》,是成书最早的古代笑话集。刘勰在《文心雕龙》的《谐隐篇》中对笑话、谜语这类源于民间的文学体裁从理论上进行了总结,称它“辞浅会俗”,既可“振危释惫”,又“有益讽戒”,但须防止“空戏滑稽,德音大坏”。至明清时期,中国笑话艺术的繁荣达到高峰。在现存的百余种历代笑话集中,明清以来就有七十余种,仅明代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就一人编撰了三种,收录笑话三百多则,其中许多笑话,至今仍存活于民间口头之上。明清笑话以嘲讽官吏贪赃枉法、财主吝啬愚昧、塾师误人子弟、庸医误人性命,以及封建迷信祸害百姓为流行主题,鞭挞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腐朽过程中的种种丑恶事象,在令人捧腹大笑的叙说中达到警世醒人的目的。正如《笑得好》的编者在自叙中所表白的:“予乃著笑话一部,评列警醒,令读者凡有过愆偏私、矇昧贪痴之种种,闻予之笑,悉皆惭愧悔改,俱得成良善之好人矣。”这位编撰笑话书的石成金先生,话讲得也许有些天真,但笑话艺术在移风易俗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却是难以否认的。法国学者著有《笑的历史》一书,在对笑的艺术作世界性考察时,也谈到中国的笑话有悠久的历史,认为“西方人善于表情严肃地表达幽默,而中国人则善于以幽默的方式表示严肃的态度”;“在中国,笑话里总是含有哲理,起码不是与之相反”。
我们这次征集的百字笑话,大多取材于新的社会生活。作为笑话艺术,它们和中国的古典笑话与民间笑话的固有传统之间有割不断的联系,但又因时代变迁而生发出许多新的特点,按推陈出新的规律向前发展。
这些新笑话除少数是传统笑话如“怕老婆”“迷信害人”“醉汉丑态”“认白字”等等的翻新之外,主要由“文革”时期的笑话和当前发展市场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的笑话这两部分作品构成。针砭时弊、鞭挞社会丑恶,这一贯通古今中外笑话艺术的特征自然也体现在这些新笑话中。可是内容与形式却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文革”笑话《二月犁牛》,讲“四人帮”大反“二月逆流”,一直反到农村生产队小队长头上。队长不晓得什么是“二月逆流”,把它听成了“二月犁牛”,便理直气壮地在批斗大会上为自己申辩道:“你们说我二月犁牛,说得对,我就是二月犁牛嘛!我要是二月不犁牛呀,种不了庄稼,叫你们这些龟孙子啃石头去!”它的表层意思是嘲笑生产队长的无知,把“逆流”领会成不相干的“犁牛”,可当时从上到下反所谓“二月逆流”这件事本身就是很荒唐的,因此生产队长阴差阳错地把这伙人作为龟孙子来骂,又正好表达了民众的心愿,在更深层面上转变成对“四人帮”的有力嘲讽了。
这些新笑话揭露和嘲讽了贪污受贿、吃喝成风、麻将度日、“水货”坑人、弄虚作假、愚昧无知等群众痛切憎恶的社会病态,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笑话寓教于乐的优良传统;然而又新鲜活泼,不落俗套。许多作品常采用对话体构成,而且借用孩子天真纯洁的心灵和眼光来鞭挞社会丑恶,使得激起的笑声格外震撼人心。试看如下例子:
父亲测验儿子的数学,问:“三差一等于几?”儿子答:“等于四。”
父亲反眼一瞪:“胡说!”
儿子理直气壮地答:“是嘛,你喊人打麻将时,总说是‘三差一’,等到来了一个人才开始,这不是等于四又是什么?”
——《三差一》
四岁的小孩问他妈妈说:“爸爸当的什么官呀?怎么总有人找爸爸说话呢?”
他妈妈说:“你小孩子不懂,爸爸是管人的。”
那孩子眨巴着眼睛,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接着又问:“那,爸爸受不受什么东西管呢?”
“当然有东西管啦!”
孩子想了想,嚷道:“我懂了,爸爸就是受人家送来的东西管!”
——《管人与东西管》
妻子:“这次出外采购有收获吗?”
丈夫:“收获可真不少,得‘回扣’现金六百多元,还有其他一些物品。”
妻子:“哟!——孩子,你爸爸出差辛苦,快去打一盆洗脚水来。”
儿子:“我不去!”
妻子:“为什么不去?”
儿子:“没有回扣!”
——《回扣》
传统笑话大都是由反面人物唱独角戏,自我嘲弄,这些新笑话把天真幼稚的孩子引进笑话,构造的情节既生动活泼、诙谐成趣,又含蓄有力、发人深思。显然这是笑话艺术获得新发展的标志之一。
笑话属于喜剧艺术,是叙事散文中的喜剧小品。喜爱听笑话、听相声和观看舞台演出的喜剧小品,已成为今天人们文化生活的时尚。喜剧离不开笑,爽朗的笑声可以消除疲劳,松弛神经,消愁解闷,这是人们偏爱喜剧艺术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揭露嘲讽假恶丑的社会事象而激起的笑声又有助于社会的进步。笑话艺术从表面上看,只是揭露丑恶,实际上它植根于假丑恶与真善美的对立之中。古今笑话大都出于人民大众之口,就是这次征集的新笑话,许多篇目也明显来自民间口头而由有关作者给予了艺术加工。创作这些笑话的民众,就把真善美精神渗透在笑话之中。从笑话艺术的欣赏来看,它是在深切感悟的基础上才突然爆发出笑声来的,人们对社会生活中的善恶美丑了然于心,听到有关嘲讽邪恶的笑话才能不假思索地开怀大笑,这笑声既是对邪恶的鄙弃,也是自我优越感的流露。当社会黑暗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面对邪恶敢怒而不敢言的时候,那是悲剧时代。只有假恶丑已在社会生活中失去存在的合理性,竭力用种种美好的外衣来掩饰自己的本质,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之时,富于喜剧性的笑话才能众口传诵,不胫而走。民众在爽朗欢快的笑声中嘲讽种种社会弊端,正表现出他们对涤荡污垢、建设美好生活的巨大决心与信心。
由此,我以为这次征集的新笑话,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它在丰富人们文化娱乐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将会发挥出为其他文艺形式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而受到社会的关注。
愿我们国家在笑声朗朗中前进,愿大众笑口常开!
【注释】
[1]原载《汉水》199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