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张三——中国南方机智人物的杰出典型[1]
连休同志:
读了你在《民间文学》上发表的关于机智人物故事给两位同志的复信,很受启发。为了把搜集整理与研究中国机智人物故事的工作做得更好,现就你信中未涉及的我国南方好几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一个出色的机智人物典型——谎张三,谈谈我的浅见。
《山茶》近年曾发表一组《谎张三的故事》,把它作为汉族机智人物故事来看待。实际上他并不只是汉族故事中的机智人物,我把谎张三故事和另外几组故事——湖南贵州苗族的反江山故事和阿方故事,贵州彝族的怳张三故事,云南傈僳族的黄江桑故事和光加桑故事,云南思茅等地区的款章三故事以及最近湖南《楚风》发表的《谎江山的故事》从故事内容、风格到主人公姓名的语音进行比较对照的结果,发现“谎张三”“反江山”“阿方”“怳张三”“黄江桑”“光加桑”“款章三”以及“谎江山”,其实是一个人,即谎张三。在一些地方的方言中,“谎”“反”“黄”“款”不分,主人公的姓名在口头流传中就有了差异。在我们这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语言错杂的国家里,这是不足为怪的事。问题出在翻译上,由于将这些少数民族故事译成汉文发表时,译者缺乏民间文学素养,彼此间又缺乏交流,于是就硬译成各式各样的名字了。这同外文翻译中的同名异译是一样的情形,“斯大林”过去不是也有人译成“史太林”么?
一些直接从事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与翻译的同志是已经觉察到了这个问题的。燕宝在《苗族民间故事选》的“后记”中就写道:
这一组故事是湖南首先搜集整理的,湖南方言口音,“谎”“反”不分,可能是搜集整理者将“谎”字改成了“反”字,“谎张三”变成了“反张三”。这也不妙,名称与故事的含义相反了,最后就改成了“反江山”。“张三”与“江山”湖南口音相近,而且“反江山”这名字还有点“革命性”。所以,这一组故事,湖南称为《反江山的故事》。
现在贵州用的这个“阿方”的名称,大致也经历了这样的演变过程。不同的是“反江山”的翻译整理者是汉族同志。他按汉族的称呼“谎张三”来改造;“阿方”的翻译整理者是苗族同志,他按苗族的称呼“阿谎”来改造。
《反江山的故事》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年代翻译整理发表的,在主人公名字所用的字眼上渲染一点“革命性”,反映了当时的风尚,不必责备整理者。时至今日,本民族的民间文学工作者已经说明真相,“反江山”这样不准确的译名,我以为不应再沿用下来。最近湖南把“反江山”改为“谎江山”,可见已意识到原名不妥。“阿谎”“阿方”的称呼作为一种亲切的简称,是可以的。“反江山”与“谎张三”的意思就相差太远了。
把这个人物的姓名一律订正为“谎张三”,是否有损于这个人物在不同民族故事中出现时所具有的民族色彩呢?我以为不必有此顾虑。“谎张三”是一个极富于中华民族独特历史文化色彩的名字。我在一九八二年第一期《文史知识》上,读到一篇小文章《谈“张”姓》,其中引述了一个统计材料,说中国的张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它占中国人口的9.7%~12.1%,至少有七千五百万人,即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姓张。它已演化成为对中国人的一种泛指,这在汉语词汇中就有反映,如“张三李四”“张王李赵”“张冠李戴”“张家长李家短”,不是常挂在人们的口头吗?这种情况,同英国人的“约翰”、德国人的“汉斯”类似。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中,姓张的也很普遍。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张三看作是一个汉族人的姓名。在张三之前加一个“谎”字,表示主人公的思想性格特征,这也是中国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传统手法的反映,“智诸葛”“莽张飞”不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文学典型吗?因此,谎张三这个名字,改用其他谐音字眼,很难将它所包含的中国风味表达出来。“黄加桑”“反江山”语音虽相近,书面化之后,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由此我感到,在记录翻译整理民间文学时,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有必要提醒大家切实加以注意。20世纪40年代,凌纯声、芮逸夫两先生在湘西对苗族的社会情况进行调查,所记录的苗族神话,将“张古老”(即姜央)译记为“张果老”,传到国外,一些学者便误以为汉族道教八仙传说中倒骑毛驴的张果老,成了苗族神话中的人类始祖。记录翻译不准确,以讹传讹,就会导致这样的消极后果!不仅将少数民族口头故事译为汉文要注意,汉族民间文学工作者记录僻远方言区的故事,也同样要注意准确性。湖北整理发表了一批《洛阳秀才的故事》,“洛阳秀才”何许人也,令人难解。最近我把它同南方一些地区发掘的“罗隐秀才故事”加以比较对照,才知道“洛阳秀才”即“罗隐秀才”之讹传!
谎张三的故事,现已发表上百篇,流行于南方湖南、云南、贵州一带的汉、苗、彝和傈僳族中间。如加以评述,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看来他是一个完全可以和西北地区几个民族的机智人物故事中的纳斯尔丁·阿凡提相媲美的机智人物典型。在他身上,闪耀着中国南方文化的独特光彩,他以“谎”制敌,善于利用敌人的弱点乘虚而入,以巧妙的言辞打击嘲弄敌人,显示出无比的机智。他的形象具有广泛概括性,是南方几个民族的民间文学互相交流的成果,是他们共同艺术智慧的结晶。谎张三这个名字,将毫无愧色地进入世界民间文学艺术形象的画廊之中,为世人所注目。
连休同志,在《汉族机智人物故事选》问世之后,听说你又在努力编选《中国机智人物故事选》,你在这方面的劳绩,受到许多同仁的赞赏。以上意见,提供给你进行这一工作时参考,并就教于你和民间文学界的朋友们。
敬礼!
守 华
1983年9月1日
【注释】
[1]原载《民间文学》198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