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袍小将》前言[1]

《绿袍小将》前言 [1]

我怀着喜悦的心情,把这本湖北民间童话集奉献给读者,特别是奉献给我们的小读者。

这本童话集是从一九八〇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湖北分会成立以来,开展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所编印的各地故事资料集中选编的。这里的三十多篇童话,再加上《巧媳妇》那本故事集中所收的《千鸟袍》《寻宝》《樵哥》《蛇招亲》等十多篇童话,大体代表了湖北民间童话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民间童话是民间口头故事中最富有教育意义和艺术魅力的一种体裁。它以现实生活中各种平凡的劳动者作为主人公,开头多是叙述主人公的贫困和不幸,但由于他们勤劳善良,获得好报;或由于他们勇敢追求,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因而最后大都以美满幸福的结局收场。它是现实主义的,故事中广泛反映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处境;而它的基调却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故事的着重点在于表现人们对光明美好的追求,鼓舞人们乐观进取,创造美好的人生。

民间童话体现了劳动人民编织故事的高度技巧。它有大胆的幻想,又富于现实生活气息,常常在似幻非幻、似真非真的情境中展开叙述。它既有诗的优美意境和情调,又把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和道德伦理观念以哲理的形式概括地反映出来,达到诗情和哲理的融合。它用十分单纯的结构形式把曲折丰富的故事情节展现出来,表现手法和语言又饱含文学情趣。孩子们把听童话作为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人们称它为“娱乐的故事”,可是又被严肃的人生哲理所浸透。这些凝聚着千年百代劳动人民情感与智慧的故事,实在是值得我们赞赏的精美艺术品。

我在《民间童话的特征和魅力》一文里所概括的中国各族民间童话的思想与艺术特色,在我们选编的这本湖北民间童话集里,都有充分的表现。那么,湖北民间童话有没有自己的特点呢?当然是有的,它表现出湖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的特色。各地流行的“狼外婆”“熊外婆”或“老虎外婆”的故事,湖北却把其中的反面角色叫作“野人家家”。这个幻想形象就有着湖北地方特色——神农架野人之谜,至今仍吸引着科学家们不辞辛劳去考察探索,揭开奥秘。

它也表现出居住在湖北境内的汉族、苗族、土家族的民族生活与文化特色。这本书里最生动优美的童话故事多产生于鄂西地区,那里居住着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中的苗族和土家族兄弟。由于汉族、苗族、土家族住地错杂,交往密切,许多故事已难以判明它究竟出自哪一民族,但融汇着苗族和土家族人民的艺术智慧,却是完全可以断言的。我们选录了几篇引人入胜的龙女故事,它本来就是中国苗族的传统故事之一。这类故事的雄奇瑰丽,令人注目。

对一般读者来说,他们从这本童话故事集里,可以形象地感受到世代劳动人民的优秀思想品质、淳朴道德观念和美好生活理想,其中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发扬的传统美德,如勤劳朴实,勇敢乐观,乐于助人,为集体利益献身,反对自私自利、虚伪欺诈等等。但这些故事也不可避免地会沾染着某些封建意识,表现出农民阶级思想情绪上的某些局限性。把当官发财、享受荣华富贵作为美好人生的归宿就是一个明显例子。对此,我们应本着对待一般文学遗产的原则,去粗取精,区别对待,吸取有益滋养。

这本童话故事集的问世,对民间文学研究者也将有所裨益。在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流传的童话故事,从来就是民间文艺学家感兴趣的研究对象。就本书选编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这些湖北民间童话来说,大约有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的数量和我国属于汉藏语系,居住在中国南方和西南地区的诸兄弟民族的童话故事类同。其中还有一些是广泛流传于世界,特别是亚洲大陆的故事。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探求我国各族民间口头文学相互影响的规律,追寻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线索,是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在选编时,我们力求选取故事素材可靠而又整理得较好的篇目。民间童话大同小异的异文很多,限于本书体例,我们只能从许多种异文中收入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或两种。民间童话是一种很优美精致的口头语言艺术创作,整理童话的难度较大,我省从事这一工作的多是刚跨进民间文学园地的年轻同志,因而有许多篇,还未能按“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要求,把民间口头文学原作的面貌,真正完美地反映出来。编辑成书时,尽力从语言文字上做了一些校改润色的工作,自然也难以令人满意,只好请读者谅解了。

这是一本民间童话集。最后选编了一组以动物为主角的幻想故事,从体裁上看,有的是童话,如《猫狗结冤仇》;大部分是寓言,它们内容与形式的精美,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湖北地区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正向深度和广度扩展,还会有更多优美动人的民间童话涌现出来。我们期待着将来有机会能把它的续集献给读者。

1984年五一节

【注释】

[1]刘守华编选:《绿袍小将》,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