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的老虎报恩故事
《樵哥》这篇民间童话故事(载《布谷鸟》1981年第三期),属于动物报恩型故事。讲的是一个山中打柴少年,因帮一只猛虎拔出口里的刺,急人之难而得到老虎的报答,不但娶上媳妇,还统率老虎兵击退了敌人的入侵,为国立功的故事。它除了像一般民间故事那样,赞扬劳动人民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表达人们渴求美好生活愿望之外,还进一步表现了历史上人民群众高涨的爱国热情。为国立功本来是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可是主人公偏偏要辞官回乡,去过粗茶淡饭的生活,这样的思想境界已超出了一般民间故事,闪耀着古代劳动人民美好思想品德的光芒,因而显得不同凡响,格外引人注目。
它在艺术上也十分精美,构思新奇,想象丰富。老虎本来是一种吃人的猛兽,在一般故事里,多扮演着凶猛残暴的角色。在《樵哥》里则不然。它把老虎塑造成慷慨懂事,很富有人情味的可爱形象,并利用老虎威猛无比的特殊本领来创造出抢新娘、闯公堂、冲敌阵等种种奇迹,构成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老虎这样通人情,岂不是胡编乱道吗?须知,作者是把老虎作为人来描写的,运用的是拟人手法,使人看了耳目一新。不仅如此,《樵哥》还将离奇的情节同丰富的人情味、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融合在一起。三个主要角色中,老妈妈是瞎子,老虎是具有愣小子性格的哑巴畜生,只有樵哥具备普通人的语言、行动能力,然而作者巧妙地把他们——人与兽、健康人与残废者组织在一个家庭中,将母子兄弟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是那样亲切融洽,真切生动,入情入理。真像鲁迅说的,这是些“不识字的作家”,其本领并不亚于大文豪!
这篇故事还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它不同于讲述屈原、昭君等真实历史人物事迹的传说,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童话。但以樵哥揭榜,领兵抗击辽兵入侵的情节来结尾,又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据历史记载,在北宋,辽兵曾多次南侵,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到南宋末年,金兵和元兵又大举南侵,在鄂北的枣阳、襄樊等地有过激战。宋朝统治的三百多年间,中原地区不断遭受外族入侵,人民保家卫国的斗争风起云涌,英勇壮烈。《樵哥》的故事显然是以这个时期的斗争作为历史背景,曲折地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人民可歌可泣的爱国斗争。
如果追根溯源,它的基本情节大概应该产生于唐朝,很可能受过唐僧玄奘带回的印度古代民间故事的影响。玄奘很注意在当地采录各式各样具有幻想色彩的民间故事,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新奇见闻写进《大唐西域记》一书,进呈唐太宗阅览。其中有一篇《病象求医》,所讲述的就是几只象把一个和尚驮到山里去,和尚从病象脚下拔出枯竹,病象后以贵重的象牙相报偿的故事。在《聊斋志异》中也有一篇故事叫《二班》,讲的是两只虎请一有名的医生用针灸给母虎治病,后来医生遇狼为虎所救的故事。《樵哥》和它们属同一类型,不同的是以抗击外族入侵的爱国主义情节结尾,从而显出它自己特有的光彩。我省地处中原,民间文学中有许多文学价值与学术价值很高的珍品,把它们发掘整理出来,是很有意义的。
1981年5月
【注释】
[1]原载《山茶》198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