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采风记[1]

鄂西采风记 [1]

暮春时节,在我的邀请下,四位日本教授——野村纯一、福田晃、加藤千代(女)和桥谷英子(女),前往鄂西五峰县访问了著名故事家刘德培老汉。

3月25日,中日联合考察团的十几位学者乘一辆中巴从华中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出发,冒着蒙蒙春雨,经过15小时的长途旅行到达五峰县宾馆。我担心两位年过花甲的日本朋友受不了,想不到一路说说笑笑,十分欢愉。车到渔阳关,《今古传奇》的主编李传锋说:“这是进五峰的关口,过去日本鬼子打到这里就再也进不去了。”话语中突然冒出“日本鬼子”,大家不觉一愣。经我们略加解释,他们并不介意,反而激起一阵爽朗笑声。年纪最大的福田教授说:“过去日本军队进不来的地方我们也进来了,这次考察真是机会难得!”他有冠心病,在由东京飞往上海的途中曾发作过一次,对这次进山颇有疑虑;可是在山里行车,他却十分自在,看着公路两边的重重青山,他说就像回到了自己久别的家乡一样愉快。

第二天,乘车约两小时到刘德培家去访问。刘老能讲500多个故事,他口头讲述的故事集《新笑府》经王作栋整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深受国内外好评。日本民间故事研究会主办的《民间故事集刊》,于1988年第一期刊载了我写的介绍刘德培故事的文章,刘老成为日本学术文化界所熟悉的最著名而又健在的汉族民间故事讲述家。原来考虑到交通不便,我曾提出是否把刘老接出山来同日本学者见面,他们不赞成,一定要上门去拜访。刘老的房子坐落在一个山坳里,他和热情好客的乡亲们就在门前场子上接待客人。他以极愉快的心情给客人们即兴讲了《天车都车不拢》和《半头鲁》的笑话,经翻译(有两位日本学者通汉语)后迸发出阵阵笑声。日本学者一边摄像、录音,一边对那些没听明白的地方刨根问底。听故事之后接着观看当地农民即兴表演的土家跳丧舞,有的还一边看一边跟着学起来。他们对这位年逾80的口头文学家十分尊重,一个个靠拢刘老合影留念,当场送给他一个从日本带来的红茶盘,两条日本香烟,还付了500元人民币作为讲故事的报酬。刘老家里的火塘,和日本过去乡间的火塘几乎一模一样,引起日本友人的浓厚兴趣。他们坐着靠背椅,在火塘边和人们拉家常,深感中日在文化上的接近。中午由刘老用自己的家常饭菜招待日本客人,桌上的烟熏腊肉、炸土豆片、懒豆腐等几样菜,他们吃得津津有味。顿顿不离酒的刘老,频频举杯向几位极爱喝中国酒的日本客人劝酒,友好情谊亲切动人。

第三天在县里举行刘德培故事学术研讨会。本来是为了照顾日本朋友,没有要求他们提交论文和在大会上发言,他们却十分认真地要同中国学者一起参与学术讨论,结果每个人都讲了话。为首的野村纯一教授,是日本民俗学会会长,特地在这里介绍了日本从多侧面、多学科研究民间故事的方法。这几位日本教授的性格各有特点。野村先生沉默寡言,时露幽默。福田先生是火暴性子,做学问却十分认真。加藤能讲流利的汉语,可以冒充广东人,性格开朗活泼,我们叫她“凤辣子”。至于最年轻的桥谷英子,则是一位斯文腼腆的女性,表现出日本妇女的典型风度。

在离开五峰时,他们想买一点地方土特产品作纪念,在街上逛了一圈,才买到两个碾胡椒面的木筒,尽管做得很粗糙,他们还是很高兴。县里接待人员打听到城关有一位会做袜底的老太婆,他们以10元人民币一双的价格买了几双绣花袜底,花200元买了500克五峰新茶。在县城里没有合适的东西可买,使他们在购物上意犹未尽。第四天,中日学者驱车前往丹江口市访问了武当山下一个以讲述民间故事著称的伍家沟。返回武汉后,他们参观了东湖博物馆,并花几千元人民币选购了一批湖北民间工艺品。在离别归国时,他们带走了对荆楚民间故事和民间工艺品的美好印象,并嘱托笔者转达他们对五峰县及丹江口市参与接待工作的诸位朋友的深切谢意。

【注释】

[1]原载《湖北日报》1993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