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古代传说的民俗依据[1]——“石狮口内出血,地陷为湖”传说试解

一则古代传说的民俗依据 [1]——“石狮口内出血,地陷为湖”传说试解

我国南方多湖,这些湖泊常由地面陷裂构成。突然爆发的自然灾害惊世骇俗,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便生出有关的神奇传说。它们的故事情节大同小异,基本内容为:贫困而善良的主人公(多是一老一小)热心救助为饥寒所困的穷人,被救者原是仙人的化身,便将此地不久会陷落成湖的天机告知主人公,以作报答。灾难临近的标志是:守卫县衙门或城门的那只石狮子口内出血。老汉或老妈妈天天派孩子去察看动静,被一屠夫探知原委,屠夫遂将猪血泼洒在石狮口内,意在戏弄。哪知弄假成真,即刻天崩地裂,城陷为湖,只有那早有准备的一家人及其邻舍得以幸免于难。

这类故事近年在湖北已发掘出好几篇,如《湖北民间故事传说集·咸宁地区专集》中的《梁子湖的传说》、《湖北民间故事传说集·黄冈地区专集》中的《石头狮子口里流血》、《松滋县民间故事传说集》中的《王家大湖的来历》等。我在采风活动中还听人讲过一些,未整理发表。

北方也有。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所出的一本有关保定地区的《民间故事选集》中,有《狮子红眼冲军城》一篇,即叙此事。所不同的是,小主人公用自己身上的血抹红了石狮子的眼睛,因而天降猛雨,附近河水暴涨,冲走了为非作歹的财主一家[2]

一些业余民间文艺爱好者曾问我:为什么这类故事都以石狮口内或眼内出血作为自然灾害将临的预兆?这种奇特幻想是怎样形成的?它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寓意?我一时答不上来。后来带着这个问题向钟敬文先生求教,钟老启示我,这可能是一种古老的民俗信仰的遗留,并鼓励我把这个谜解开。经过这两年的探求,终于有了一点眉目,现在就把它写在下面。

石兽窍孔“出血”意味着什么?原来古时人们以鲜红的血液作为生命的象征。《中国原始社会史话》引述我国考古学成果写道:

考古发现表明,山顶洞人在人死后,要把死尸埋进本氏族的公共墓地(山顶洞的下室),并举行一定的仪式,他们在尸骨上撒赤铁矿粉末。这种习俗在世界上许多古老民族中很流行,他们也许用赤铁矿代表红色的血液,作为生命的象征。动物和人一旦失去鲜血,生命即告完结,这是原始人经常看到的现象。在死者身上撒红,似乎是希望死者能够继续保持生命力。[3]

郭老主编的《中国史稿》第一编“原始社会”部分,讲到山顶洞人的上述葬俗,也告诉读者,当时有一种原始宗教观念,“认为红色代表鲜血,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4]。关于世界上现存原始民族中亦有“灵魂与血液相关联之说”,早见于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所著《原始文化》一书[5]

据此,可见石兽口眼出血,即获得生命、获得灵性的表示。它们活动起来,是为了向善良无辜的人们告警,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即将来临,须预做防范。

这种由动物来预兆灾异的情节,又同中国古代流行的前兆观念和前兆迷信有关。原始社会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步注意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常出现一种前期现象——前兆。注意前兆的目的在于企求预知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以便采取措施趋吉避凶。如能够正确地把握前兆,自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当时由于社会生产水平和知识水平的低下,人们常产生错觉,把那些无关的现象也当作某种事物将发生的前兆,并盲目加以信仰,这就形成前兆迷信,并导致占卜等迷信活动的流行了。这种前兆迷信的表现之一,是以“不寻常的动植物的出现,常见动物的不寻常表现”来预兆暴风雨和洪水等灾害的来临[6]。以石兽口眼出血作为洪水侵袭或地陷为湖的预兆,我以为就是从古代的前兆迷信发展而来的。然而在人们的这种原始观念中,也包含着某些实际的生产斗争经验。人们观察到动物的异常表现,常常是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前奏,这又是同现代自然科学的结论相一致的。一九七六年在美国曾举行第一届研究动物地震前反常举动的科学讨论会,“虽然会议上列举的实例不一定完全符合科学要求,但是动物震前反常举动是不能否认的。越来越多的动物表现出预报员的惊人才能”[7]。在古人的前兆观念中所包含的对自然界奥秘的可贵发现,我们应予合理肯定。他们不能用科学知识加以说明,把动物的异常表现作为神的启示来看待,于是演成迷信了。

为什么有关传说都要在“石狮子”身上来显示预兆呢?这是因为石狮子在我国是一种既普遍而又具有神秘感的石兽。据历史记载,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我国同西域各国发生交往之后,西域各国即纷纷献狮子于汉。最早的一起为公元八四年安息国献狮子。石狮子在我国出现的历史比真狮子更早,其原因大概同佛教的传入有关,佛家认为狮子是高贵尊严的“灵兽”,有护法避邪的作用。受佛教文化的影响,狮子石雕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随处可见之物[8]。雄踞柱头的石狮可以鸣吼活动,使俗人惊骇,作为佛法无边的验证,这样的记载早见于晋代高僧法显的《佛国记》中[9]。中国民间传说以石狮子口眼出血,获得生命与灵性这一奇特景象来预告劫难将临,和上述佛家传说具有相类似的意义。

这类传说的构思很特别,它们各有自己的生动背景,讲述人们熟悉的一座县城被洪水冲毁的经过,或一个湖泊的由来,所表达的似乎是对遥远过去曾经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的记忆。这样的地理变迁,古今中外均屡见不鲜。可是它的基本情节结构又是程式化的、雷同的。人们把真实存在的自然灾害的侵袭,用“善恶报应”的佛家哲学来解释,并造出屠夫的恶作剧增加故事的波澜,这就使它和一般的风物传说不同,被渲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把客观存在的天灾,归之于老天对邪恶的惩罚,自然是一种唯心主义;但提倡人们多行好事,表彰慷慨仗义、甚至不惜舍己济人的主人公,又表达出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愿望,因而这类故事能在人们口头世代相传,产生教化世俗的作用。

这类传说的现代异文,均有石狮子口眼出血的情节,然而它的古代异文,如《搜神记》卷十三之《长水县》,《太平广记》卷一六三引《独异记》中之《历阳媪》,基本内容和《梁子湖的传说》等相同,可是没有石狮子出现,而是由守卫城门或县衙门的吏卒戏以鸡血或犬血涂门,即发生城陷为湖的巨变。《长水县》以秦时为背景,并引始皇时童谣:“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为湖。”又故事没有善恶报应色彩,它不仅见于文字记载的时间最早,故事本身的形态也最为原始,可以看作是这类故事中最古老的一种。作品中看不出佛教文化影响的痕迹,但情节发展仍建立在前兆迷信的基础上,臆造出城门出血作为地陷的征兆。血是生命的象征,具有神秘感,这在所有的传说故事中是一致的。但这两篇古代传说里城门或县衙门出血,很难用石刻奇兽通灵报警来解释,其含义大概和《墨子·非攻》中所载的三苗大乱时有凶兆出现,曾“雨血三朝”相一致(所谓“雨血”,不过是挟带着红土的一种雨),象征着在将临的战乱或灾变中,将有千万人丧失生命。后来出现了石狮子和信仰这种“灵兽”的习俗,民间传说的古老情节便随之发生变异,用石狮口眼出血来代替原来的以血涂门,这样更有生活情趣和艺术感染力。它们前后演变的过程,对传说学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写这篇短文,我还没有把握说已经解开了这个谜,只是提出问题来和大家讨论,并对传说故事的微观研究作一点提倡。

1984年2月

【注释】

[1]原载《楚风》1984年第2期。

[2]此篇在整理时,似从突出阶级斗争上做过较大加工。

[3]黄淑娉等:《中国原始社会史话》,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第56页。

[4]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1册,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1页。

[5]见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354页。

[6]参见朱天顺:《中国古代宗教初探》第五章《前兆迷信和古代占卜》,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7](苏)《今日亚非》1983年第5期文章《地震的大陆》。

[8]陆晟:《石狮子的历史》,见《广闻博录》,人民日报出版社1982年版。

[9]《太平御览》卷八八九引《佛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