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的兴起及其意义
关于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钟敬文先生在为1982年《中国百科年鉴》撰写的专稿《民间文学理论的发展》一文中作了精到的评述。他写道:
比较方法,是近代科学(不管它是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广泛使用的方法。因为比较能使事物更容易显露出它的性质或特点,在民间文艺学的领域中更是一贯被采用的、有效的一种研究手段。从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和民俗研究的历史上看,这种情形极为明显。不管北大《歌谣》周刊时期,或中大《民俗》周刊时期,这种方法,都相当流行过。自然,从我们今日的立场、观点看来,它不是科学研究的主导方法,而是一种次要的、技术性的方法,但也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方法。
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闻文艺研究领域中这种方法很少被采用。近年来因为“比较文学”的热潮流入,民间文学研究方面,也有人在新的学术思想基础上采用了这种科学方法。现在尽力进行这种工作的学者还不多,但是,预计不久它将会热闹起来。
世界学术不断前进,对于研究方法的运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今天在民间文学研究领域里使用比较方法,除了首先必须服从于先进的观点和基本方法(辩证法)之外,还须精细地检查所比较作品相同点或差异点的大小、轻重,并考虑作品流传地域的社会、文化、民俗等有关情况,特别要严格考察那些作品中的相同点或差异点,跟流传地人民的思想及民间文艺的特点是否有亲密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论断安放在比较可靠的基础上。
比较研究对民间文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比较研究能更好地发现民间文学的性质和特点。通过比较,还可发现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民间文学的联系,找出它们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我国著名学者肖兵写道:“所谓‘比较文化学’的目的,在于揭示两项以上事物的异同、优劣和可能的交流、影响,从而探索其间的本质联系和发生发展的规律。”[7]这段话完全适用于民间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