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传》和《开辟演义》相比较
《开辟演义》共80回,叙述从盘古开天辟地起到周武王伐纣为止的古代历史,署周游编撰,著者生平不详,大约刊刻于明天启、崇祯年间,有多种版本传世。它是作为讲史小说来写的,但事涉上古,正如王黉在序言中所写,“因民附相讹传,寥寥无实”,于是著者“搜辑各书,若各传式,按鉴参演,补入遗阙。……而识开辟至今有所考,使民不至于互相讹传矣”。实际上它是综合正史记述,按正史框架,再吸取神话传说加以补充的一部小说。中国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在《中国神话史》中评述它的价值时,特别提到此书对盘古“左手执凿,右手持斧”,完成开天辟地伟业的描写,是对三国时吴人徐整在《三五历纪》中所述盘古神话的发展,“可以说是根据民间神话的精神,恢复了古神话的本来面貌”[18]。把它和《黑暗传》相比较,撇开共同叙述的天地人三皇治世、女娲炼石补天、炎帝神农尝百草、黄帝战蚩尤等流行神话传说不论,更为明显的联系是关于盘古出世、日月升天的新奇构想。
盘古本来是首次见于三国时期《三五历纪》一书、出自虚构的神话人物,其身世是一片空白。《开辟演义》借用佛教传说来构造盘古形象,说释迦牟尼佛见南瞻部洲鸿蒙久闭,同观音大士商议,派遣弟子昆多崩娑那来到南瞻部洲大洪荒处开天辟地,“成万世不朽之功”。盘古用斧凿开辟天地之后,因没有日月照耀,不分昼夜,佛祖又令昆多崩娑那即盘古去咸池召请日月升天。“太阳星君,姓孙,名开,字子真,乃男身;太阴星君姓唐,名末,字天贤,乃女身。二人自天地消闭之后,阴阳相混,隐避于咸池,出居不离。”他俩最初不愿出山,因升照必然夫妻分离。后佛祖交代:“汝若去到咸池,将此真言念动,先分其阴阳,次伸出左手招日,又伸出右手招月,诵心经七遍,送上天宫,则阴阳自分而成昼夜矣。”盘古照此办理,从此日月相照,昼夜分明。
《黑暗传》的熊映桥抄本(资料之四)和张忠臣抄本(资料之六)的部分内容与之相关。张本的开头部分,讲“混沌初开出盘古,身长一十二丈五,手执开天辟地斧。佛祖差他下山来,来到太荒山前存”。他念动“心经咒语”劈开天地之后,又奉佛祖之命,前去咸池相请日月上天庭,日月二神开始不予理会,盘古“心经七字念分明”,于是“孙开唐末无计生,夫妻只得上天庭,一月夫妻会一面,普照乾坤世上人”。不仅情节一致,而且所出现的人名、“心经咒语”的字音也相同,可以有力地证明,《黑暗传》的这一文本在创作过程中参照过《开辟演义》。[19]但这一抄本并非照搬小说情节,在佛祖之上有混沌老祖,和佛祖平起平坐的还有洪钧老祖,因而混杂着佛道影响。
关于盘古召请孙开、唐末升天成为日月二神的情节,由于它富有人情味,被《黑暗传》的三个抄本所采用。有趣的是,在一本民间流传的《鲁班经》中,也载有日月姓名为孙开、唐末之说,可见其影响之广。[20]印度佛经中的日月大神均为男性天子。将日月姓名定为孙开、唐末,且说他们为一对夫妻,在中国其他众多神话典籍中尚未见到,其来源有待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