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斗鼠记》引出的线索
2025年09月26日
从《斗鼠记》引出的线索
20世纪80年代初,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民间文学骨干培训班,为开展民间文学普查、编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做准备。喜爱民间文学的一楠同志向我转述了一个《斗鼠记》的故事。大意是:在古代郧县这一带的“麇国”里,凡是上了60岁的老人,都要按老规矩送进“自死窑”让他们冻饿而死。有个叫杨三的农民,偷偷把老父亲藏在家里,恰好这时外国送来一只像黄牛那么大的“犀鼠”,全国上下无人能识别和制服这一怪兽,陷入惊恐不安之中。杨三将此事告知老父亲,老人家教他用一只13斤半的猫斗败了犀鼠。国王从这件事认识到智慧丰富的老人是个宝,从此就废除了将老人送进“自死窑”的古老习俗。
这是一个纯属虚构的故事,还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传说,激起了我浓厚的研究兴趣。从故事形态学方面去研究,我搜集到大同小异的文本20多篇,有印度、印尼、日本、朝鲜以及国内多个民族的地区异文。最著名的是出自印度佛经的《弃老国缘》,说古时印度有一个弃老国,“有老人者,皆远驱弃”,后来发生了老人为国解难题的事才废除弃老习俗。这样看来,它可能就是从佛经中脱胎而来的虚构故事了。可是当地人却说“自死窑”实有其事,还告诉我,十堰市白浪乡那儿的山腰里就有一个这样的“自死窑”,并给我拍了照片。几个民间文学爱好者还爬上山,钻进那个天然石洞里考察过,在里头并没有发现什么骸骨和遗物。当时我曾以《中国的〈斗鼠记〉与日本的〈弃老山〉》为题写过文章,但究竟有无“自死窑”,这个谜团始终搁在心里,以后几次乘车从白浪乡山下经过,都要情不自禁地睁大眼睛,从远处盯住那个漆黑的洞口陷入遐想,却找不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