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远野——日本民话之乡[1]

访问远野——日本民话之乡 [1]

日本是一个现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可是他们也十分注重保存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日本,不仅有许多学术团体和学者致力于民俗和民间文学的研究,还倡导恢复传统故事的口头讲述活动。岩手县的远野市就是这样一个注重开展民俗活动的突出典型。

远野市处于东北偏远地区,自然资源缺乏。过去振兴经济有很大困难。可这里是有名的民话之乡,研究远野故事和民俗的著名学人柳田国男先生的《远野物语》就产生在这里。东京的电视台曾来这里采访,并请人到电视台去讲故事,介绍远野昔话民间故事,结果把不少游客吸引到这里观光。当地政府受到启发,便在一些专家的指导策划下,建设了“昔话村”等许多文化设施,使远野昔话复活,以此为中心来发展旅游事业。现在每年前来观光的游客达50万人。收入40亿至50亿日元。1992年在这里举办世界民话博览会,即世界民间故事节,吸引了39万人参加。博览会期间,日本还特意组织了由中日两国学者共同组成的学术考察团,前往远野参观考察。我也应邀参加活动,兴致勃勃地随团来到了远野。

在远野“昔话村”的讲演厅里,两位女故事家正在给一百多位观光客讲故事。眼前虽是现代舞台的场景,然而讲述者在台上席地而坐,娓娓道来,仍然保持了拉家常式讲故事的乡土风味。听者聚精会神,不时爆发出哄堂笑声。讲演厅的墙上贴着民间故事的连环画和民间故事流行地域分布情况的资料图表。有趣的是,为了吸引游客并借机推销商品,这里的许多商品都打上了民间故事的印记。故事中的马头娘、天狗、河童等形象不是被制作成小纪念品,就是被用来作为食品商标,或用作包装袋的图案;就连我们住的旅馆里,毛巾和睡衣上也印着远野故事里的种种图像和文字。

从“昔话村”出来,一位业余民间文学爱好者柳田三五郎带我们到远野市的其他景点观光:有从“弃老”转向“敬老”的荒原,有水怪出没的深渊,还有古老的水车,以及研究远野故事和民俗的著名学人柳田国男、佐佐木喜善的纪念室等。柳田君带领我们一边参观,一边讲述有关的故事,兴致盎然。我们参观的远野市图书馆也围绕着民间故事做文章,尽力搜求全日本乃至其他国家的民间故事出版物,搜求柳田国男先生等人的著述原稿以丰富馆藏,吸引外地学人来此研究故事。看来他们不仅以民间故事招徕游客,还在努力把远野市建成世界民间故事研究基地。

故事的讲述人是我们这次考察的主要对象。回到住所,我们又把“昔话村”讲故事的铃木家两姐妹请来,围坐在日本式的火塘边讲故事和交谈。两姐妹讲的关于蛇媳妇的故事和中国的白娘子故事一样凄婉动人。这姐妹俩姐姐63岁,妹妹60岁,故事都是小时候从父亲那里听来的。十多年前父亲病逝后,她们应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邀请,便讲起故事来。这些故事虽然都是从一个地方听来的,可是她们讲起来却各有各的特点。

在岩手县的花卷市我们还访问了一位82岁的故事讲述人长坂俊雄。他的故事也是童年时代积累的。据他本人介绍说,20世纪30年代以前,日本讲故事的风气还很盛行,30年代以后就不怎么讲了。他是十多年前听人说讲民间故事没有什么意思,心里不服气,才重新恢复讲故事的。花卷市教育委员会社会教育科支持这件事,组织起一个讲故事会,吸收了40多人,大部分是60岁以下的妇女。他们每月集合起来讲两次故事,由会讲的人传讲,特别是传给最爱听故事的孩子。长坂老人经历丰富,见闻广博,讲述风格近于我国湖北的故事家刘德培。

考察期间,我们还见到了故事搜集家佐佐木德夫。佐佐木德夫1953年毕业于东洋大学文学部,在中学里教语言。为了研究民俗和搜集故事的方便,曾挪动了好几个学校。他从1957年开始从事故事采录活动,至今已出版了十多种故事集。

几天的考察使我们获益匪浅。记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于1987年11月21日发表文章,说传统的民间故事讲述活动又在美国东山再起;德国《柏林日报》也于1992年6月27日发表文章,认为大众传播媒介不能取代祖母讲故事。联系到日本一些地方十多年来用现代方式复活传统故事讲述活动的活生生的事实,我们确信,民间故事不仅有从多侧面进行学术研究的价值,还可以开发利用,为发展现代经济文化事业服务。不过参观中也有一些日本学者对民间故事商业化的前途表示了疑虑。他们认为日本开展讲民间故事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吸引外地游客,虽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并有利于保存民族传统文化,却未能把民间故事融合到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中去。因此,它的发展前途必将受到影响。这似乎也确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注释】

[1]原载《文艺报》1996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