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的演变
楚人尊凤,凤凰崇拜是楚文化重要标识之一。那么,凤凰作为图腾崇拜的神鸟形象是怎样构成的呢?近年来有一位民间文艺学家陈勤建在《中国鸟文化》一书中指出,人类对太阳的崇拜衍生出太阳鸟的形象,鸡是太阳鸟的世俗化,凤凰是太阳鸟的神圣化,风筝是太阳鸟的巫术化,颇有新义。关于凤凰之为太阳鸟,从古典文献中可以找到不少证据。如《山海经·南山经》说凤鸟出自“丹穴之山”。“丹穴”是什么地方?《尔雅·释地》云:“距齐州以南,载日为丹穴。”原来这里是太阳出没之所。凤凰出自丹穴太阳之家,同太阳有着血缘关系自不待言。又《初学记》卷三十引纬书《孔演图》云:“凤,火精。”《冠子·度万》第八:“凤凰者,鹑火之禽,阳之精也。”还有汉画像砖上的“三足乌负日”图。这些都表明凤凰并非凡鸟,而是太阳“精灵”,太阳的鸟化,它的神圣性,正是太阳光被宇宙化育万物的威力所赋予,也是人们崇敬太阳的原始思维塑造而成。天上有日,地下有火,崇日与崇火思想是相对应的原始信仰。楚人的先祖祝融为火神,汉代《白虎通义·五行篇》载,“祝融者……其精为鸟”。这种鸟看来也就是凤凰。楚人对凤凰的崇敬,同他们崇日、崇火、崇赤,特别是同他们的祖先崇拜是融为一体的。
凤凰这一古老的神话形象在中华文化流程中几经演变,其中比较特别的是从象征男性演变为象征女性。作为楚人尊崇喜爱的神鸟,凤凰由神话形象演变成文化符号,用来指代某些才智卓越、品德高洁的个人。按生物属性,凤凰本是有雌雄之分的,雄曰凤,雌曰凰,与麒麟、龟、龙共称为“四灵”。用在个人身上,也是男称凤,女称凰。《论语》中载有楚人的《接舆歌》,首句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称孔子为凤,而加以嘲讽。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爱上寡妇卓文君,用凤凰琴弹奏心曲,称作“凤求凰”,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三国时期隐居襄阳的诸葛亮史称“卧龙”,另一隐士庞统则被喻为“凤雏”;《晋史》称嵇康“人以为龙章凤姿”;唐太宗被臣下赞颂为“鸾凤凌云”,他自己又作《威凤赋》来推崇帮助他夺取政权的舅爷长孙无忌。大约在宋代以后,进入宫廷的龙凤形象开始分化。宋代皇帝出行的国舆以龙饰为主,皇后的国舆则以凤饰为主,但还没有完全固定。在车马服饰上,把龙凤形象的性别标志固定下来,直到明朝才实现。清代就更加习以为常了。清代帝王陵前石雕,按男左女右习俗,一律是左龙右凤。独有慈禧陵前石雕与众不同,是上凤下龙,象征她生前垂帘听政,地位曾压倒小皇帝。在她家乡,还生发出其母见一凤凰从远方飞来栖息于梧桐树上而生慈禧的传说,并有“凤凰墩”地名流传后世。近代的民间口头文学和俗语中以龙凤指代皇帝及其配偶,已成为习惯。有一出演明代正德皇帝风流轶事的戏,戏名就叫作“游龙戏凤”。就这样,首先在宫廷,然后普及于民间,凤凰形象的象征性实现了由男性向女性的转移。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夸奖那些女中英杰为“金凤凰”。“凤凰”已成为约定俗成的女性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