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传说的历史价值

口头传说的历史价值

这里所评述的只是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民间传说虽然是以实际存在的某一风物为核心编织而成的,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却远远超出对象本身,显得更为生动更为丰富。旅游景观本身在历史长河中是变动很小或者完全不变的,而活在人们口头上的传说故事,则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在不断延伸扩展其内容,经常处于变动状态。国外民间文艺学家称民间传说是“架通历史与文学的桥梁”,它一端通向历史,一端通向文学,“随着时间的推进,传说的两极,总的趋势是越来越拉开了,联系的纽带也越来越变细了”。这就意味着距离传说产生的年代越近,它的文学性的叙述越接近历史真实;反之,距离传说产生的年代越远,它的历史真实性变得逐渐稀薄起来,而以文学手法概括反映的后世社会生活与民众心理的成分变得越来越丰厚。就民间传说的传播而言,讲述者总是极力强调它的历史可信性,对那些世代相传的故事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可仔细加以考究,它们则是虚实参半的产物,文学虚构成分往往更重。对民间传说的内容完全信以为实或者要求民间传说同历史记述完全一致,显然都是不适当的。真正的历史知识,应该到历史博物馆里去寻求。至于人们在一般旅游景观中所寻求的,则是更为生动更为丰厚的自然与人文之美。那些与旅游景观相关的民间传说,固然一方面不能脱离原有的景观,同时它又具有相对独立、超越景观本身的旅游文化价值。因而注意搜集整理这类民间传说,也是开发旅游资源的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蒲圻市近几年编印了好几册故事集,取得的成果引人注目。

最后还要说一说关于新编风物传说的问题。有些地方的民间文学爱好者告诉我,他们那里新发现了一个山洞,原来并没有什么传说,没有相关传说也没有名字,没有名气,旅游部门找到他,他只好自己新编了一个龙洞的故事加以应付。这种情况在各地都热心于推进旅游业发展的今天具有一定普遍性,值得好好研究。我以为,对于旧时代遗留下来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应该注意搜集相伴而生的有关传说故事,可以深入群众采录口头传说,也可以从过去的地方志等书面典籍中去搜寻前人的记述。对原始材料作适当整理加工时,应力求保持民间文学的本色,这样,它才能和那些景观协调一致地提供特有的美感享受与文化陶冶。

至于新发现、新开辟的景观,本来就没有什么民间传说,我们可以凭借今人的文化视野给以梳妆打扮,不必生编硬凑一套所谓的传说故事来哄骗游客。如果是纯粹的自然景观,借用一点神仙或龙虎之类的幻想故事来渲染其神奇色彩也未尝不可。如果是有关历史的,则应据历史学成果给以解说,切不可任意糟蹋那些著名的历史人物,随心所欲地编造他们的故事。旧时代的民间传说,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范围之内构成和演变的,和许多古代文物的特质有相通之处。今人胡编乱造的赝品,则和其他领域的“水货”一样,只会被民众所唾弃。但这已是本文的题外话,这里就不详加讨论了。

【注释】

[1]原载《蒲圻三国赤壁文化论文集》,蒲圻市1997年编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