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派的兴起
2025年09月26日
一、历史地理学派的兴起
一位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著名美籍华人学者丁乃通指出,19世纪研究民俗和民间文学的方法大都是从别的学科借来的,“一直到19世纪晚期,研究民间文学都没有自己的方法。研究民间文学的自己的一套方法,是芬兰人发明出来的,这就是历史地理学派的方法”[14]。
芬兰原附属于他国,1917年才获得独立。为复兴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学人采录整理了一部长篇英雄史诗《卡勒瓦拉》,由此兴起采录和研究民间口头文学的热潮,后逐渐转向对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并在研究中使他们创立的历史地理方法不断完善。他们研究了几十个故事类型。由阿尔奈编撰,经汤普森增订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简称AT分类法),现已成为检索世界民间故事的通用工具书。汤普森还编纂了一部《民间文学母题索引》,从大量素材中提取了两万多个母题。这个学派于1909年创办的学术刊物《民间文学工作者协会通报》(FFC),现已出版200多期,成为推进民间文学研究最有影响的国际学术园地。他们的成果在世界各国享有盛誉,其研究方法不仅具有民间文学特色,而且被各国学者竞相采用,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他们的研究目的在于弄清一个又一个故事类型完整的生活史。研究工作大体分为如下几个步骤:①尽可能搜求同一故事的丰富异文,把它们汇聚在一起,作为一个类型进行考察;②从这些异文中提取作为最小叙事单元的母题或情节单元,并按照母题的排列组合情况,解析归纳出若干亚型;③寻求这些亚型包含的历史地理因素,构拟出它的原型和发祥地;④将原型同相关异文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异文在不同时空背景上的变化情况,这样就可看出一个故事类型的生活史,也可由此评判相关异文在故事演变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特征与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