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有关刘守华学术成果的评论文章索引(1985—2021)
附录 有关刘守华学术成果的评论文章索引(1985—2021)
1.《我国第一部童话学专著〈中国民间童话概说〉出版》,《书刊导报》1985年5月16日第45期。
2.罗湘:《当代中国童话研究的新成果——读〈中国民间童话概说〉》,《湖北日报》1986年10月18日。
3.谭达先:《喜读〈中国民间童话概说〉》,香港《文汇报》1986年5月11日。
4.陈佩璋:《有独创性的中国民间童话专著——刘守华〈中国民间童话概说〉读后》,《黄冈师专学报》1986年第2期。
5.陶思炎:《辛勤的探索 丰硕的成果——读刘守华著〈中国民间童话概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6.幸辛:《〈中国民间童话概说〉受到好评》,《民间文学研究动态》1986年第4—5期合刊。
7.甘泉滋:《民间童话研究的新成果——介绍〈中国民间童话概说〉》,《读者之友》1987年第7期。
8.《中国民间童话概说》,见郭大森、高帆主编:《中外童话大观》,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9.吉平平、董晓静等:《中国文学史著版本概览——〈中国民间童话概说〉》,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东山:《〈中国民间童话概说〉提要》,见《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要籍大辞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11.高丙中:《〈中国民间童话概说〉提要》,见乔默主编:《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陈道林、刘守华的儿童文学研究》,见张永健主编:《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史》,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版。
13.《刘守华的比较故事学研究》,见乐黛云、王向远:《比较文学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聂昌慧:《值得民间文学爱好者一读的书——〈民间文学概论十讲〉评介》,《长江日报》1986年7月10日。
15.贾芝:《关于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法——刘守华〈民间故事比较研究〉一书序言》,《华中师院学报》1985年第3期。
16.陈珏:《刘守华〈民间故事比较研究〉浅介》,《中国比较文学》1987年第4期。
17.黄鹤:《多侧面运用比较方法的尝试——读刘守华〈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民间文艺季刊》1988年第2期。
18.月朗:《探索者的足音——评刘守华近年来的民间故事比较研究》,《民族文学研究》1988年6月。
19.杨育生:《走向综合的思考——评刘守华的〈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2月。
20.高丙中:《〈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评介》,《中国文学研究年鉴(1988)》,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
21.《〈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介绍》,韩国《比较民俗学》第4辑,1989年1月。
22.程文超:《世界故事圈里的探宝者——刘守华教授及其比较故事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通讯》1991年第1期。
23.方甸:《比较故事学的理论建构——读〈比较故事学〉》,《书海知音》第23期,1995年11月。
24.覃德清:《宏观思辨与微观实证相结合的新学科建构方略——评刘守华先生的〈比较故事学〉》,《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3期。
25.谭达先:《赞刘守华著〈比较故事学〉的重大成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26.周北川:《故事比较的艺术与趣味——评刘守华〈比较故事学〉》,《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
41.陶范:《一部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学论著》,《长江日报》1994年2月28日。
42.谭达先:《世界性“医圣”传说的里程碑——推荐〈神医李时珍〉》,《中国出版》1995年第4期。
43.谭达先:《喜读〈中国民间故事精选〉》,香港《文汇报》1995年3月5日。
44.《中国民间故事史》,《民俗研究》1999年第3期。
45.刘锡诚:《民间文化学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民间故事史〉》,《中国文化报》1999年12月25日。
46.[日]饭仓照平:《刘守华著〈中国民间故事史〉介绍》,《中国民话之会通信》56号,2000年6月。
47.龚浩群:《民间文艺学的拓荒之作——评刘守华教授的〈中国民间故事史〉》,《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48.谭达先:《评刘守华著〈中国民间故事史〉》,台北《汉学研究》第18卷第2期,2000年12月。
49.边缘人:《拓荒性的耕作——读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民俗研究》2000年第3期。
50.《钟敬文致刘守华——评说〈中国民间故事史〉》,《长江日报》2000年3月26日。
51.刘旭平:《民间文化研究的新突破——学者点评〈中国民间故事史〉》,《湖北日报》2001年3月21日。
52.谭达先:《富有民族特色与学术个性的巨著——评刘守华著〈中国民间故事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53.陈飞:《〈中国民间故事史〉提要》,《中国文学史书目提要》,大象出版社2004年版。
54.过伟:《20世纪两部中国民间故事史的首创精神与学术价值》,《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55.陈柏建:《〈黑暗传〉找到文献源头》,《中国文化报》2003年3月。
56.《〈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出版》,《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
57.范军:《精心打磨民间故事的“多棱宝石”——〈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简评》,《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3期。
58.王丹:《开启民间故事世界的金钥匙》,《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4月4日。
59.张静:《民间文艺学本体建设的奠基之作——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4月4日。
60.林森:《一部原创性力作》,《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4月4日。
61.林森:《一部原创性的力作——〈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述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62.孙正国:《一部不断出新的民间文学教材——评〈民间文学教程〉》,《长江日报》2002年11月27日。
63.孙正国:《一个兼容人文精神与学术品格的教学平台——评刘守华先生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高等函授学报》2003年第5期。
64.田茂军:《走向学科现代性——评刘守华、陈建宪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1期。
65.刘晓春:《增强民间文学研究的学科对话力量——评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66.李朝煜、覃德清:《三十年的耕耘与收获——访民间故事学家刘守华》,《民间文学》1987年第3期。
67.《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访华中师大中文系教授刘守华》,《武汉晚报》1984年2月24日。
68.天鹰:《探索者的足迹——刘守华〈口头文学与民间文化〉序言》,《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69.杨羽:《中国民间文化宝库的辛勤开拓者——记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刘守华教授》,《武汉学刊》1992年第5期。
70.杨羽、东子:《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得金——著名故事学家刘守华教授访谈录》,《江汉大学学报》1993年第5期。
71.汪承隆:《勤奋严谨 勇于开拓——记我国著名民间文学学者刘守华教授》,《当代老年》1994年第9期。
72.肖远平:《追寻人类文化信息 探究民间故事奥秘——刘守华先生在民间故事学上的独特贡献》,《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73.刘晓慧:《民间文学的新收获》,《湖北日报》2001年8月8日。
74.乐其麟:《民间故事学界的大师——刘守华》,见《长江中游文化名人》,武汉出版社2003年版。
75.《雅人雅事——刘守华印象》,《仙桃日报》2005年7月11日。
76.《执著献身中国民间文学的学者——记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刘守华》,《湖北老教授》2003年第2期。
77.万强:《半个世纪的“民间”守望——记华中师范大学博导刘守华》,《长江日报》2005年6月12日。
78.董中锋:《小学科里的大学问》,《湖北日报》2005年1月27日,又见《文艺报》2005年7月28日。
79.周耀明:《民俗学家刘守华教授》,《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80.孙正国:《原创与整合:刘守华学术品格探寻》,见徐杰舜主编:《金羊毛的寻找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1.周洁:《守望民间大舞台——与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刘守华的对话》,《楚天都市报》2006年7月30日。
82.《耕耘在民间文化园地——记当代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刘守华教授》,见刘秋生:《江汉儿女》,武汉出版社2008年版。
83.施爱东:《故事学30年点将录——刘守华》,《民俗研究》2008年第3期。
84.刘清海、陶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民族的精神植被与灵魂根脉——刘守华教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华人世界》2008年第1期。
85.侯姝慧:《潜心研究 硕果累累——小记刘守华教授》,《家园》2008年第3期。
86.陈秋翰:《松柏精神严谨风范——从刘守华老师身上看到的学术品格》,《汉水文苑》2008年第1期。
87.万建中、李琼:《20世纪比较故事学发展轨辙》,《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2期。
88.过伟:《故事学研究开拓者刘守华》,见《草根文学,快乐写作》,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89.刘锡诚:《不倦探索者的足迹——刘守华著〈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序》,《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90.《刘守华与20世纪中国故事学研究》,见万建中:《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91.《刘守华的民间故事研究》,见王铁仙、王文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92.杨雷丹:《充满故事的人生》,见黄勇主编:《星光灿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版。
93.王立:《佛经翻译文学与跨文化追寻的努力——评刘守华先生的〈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1期。
94.张思:《刘守华与他的几位门外弟子》,《炎黄》2012年第3期。
95.董中锋:《民间文艺学家刘守华》,见《华大精神与人文底蕴——学人·学术·学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96.董中锋:《“求好运”,一个有史诗意味的中国故事》(访谈录),《中华读书报》2016年8月3日。
97.孔雪:《刘守华:在故事的善念中安身立命》,《新京报》书评,2016年8月6日。
98.龚新叶:《追故事的人》,《环球人物》第24期(2016年9月6日)又转载于《作家文摘》2016年9月30日。
99.肖远平、孙正国:《60载倾情于中国故事学研究——刘守华先生的治学方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6月16日。
100.黄永林:《我与恩师刘守华先生》,《湖北日报》2014年8月2日。
101.乐其麟:《民间故事学界的大师——刘守华》,《人文流韵——我眼中的文化名家》下篇,武汉出版社2016年版。
102.黄永林:《刘守华:把中国民间故事“点石成金”》,《光明日报》2019年1月21日。
103.黄永林:《刘守华民间故事研究评述》,《民族文学研究》2019年第2期。
104.李丽丹:《刘守华与“故事诗学”评说》,《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5期。
105.莫愁:《刘守华教授微传》,《文学教育》2020年第1期。
106.梅进文:《读〈中国民间文艺学百年耕耘录〉》,《文汇读书周报》2019年5月27日。
107.付鑫鑫:《民俗学译本:让世界了解哲学社科中的中国》(评《中国民间故事史》外译),《文汇报》2021年5月9日。
108.陈菁霞:《中国民间故事学的垦荒者〈刘守华故事学文集〉出版》,《中华读书报》2021年5月12日。
109.梅进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间文学的思考——读刘守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学〉》,《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
110.漆凌云:《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史论1949—201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111.梅进文:《刘守华比较故事学思想探微》,四川大学出版社《中外文化与文论》第48辑(202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