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珍奇诗篇是何时产生,怎样流传的呢?据初步调查得知,《黑暗传》是一部过去曾在神农架地区以多种口头和书面形式广泛流传的大型诗篇。现在发表的篇幅约三千多行的本子,是60多岁的农民张忠臣所藏抄本。农民邓美成家的抄本,篇幅长达一两万行。据现在70多岁的农民曹良坤说,他过去藏有一部《黑暗传》木刻本,内容分为四大部,即《先天》(天地起源)、《后天》(盘古开天)、《翻天》(洪水泡天,人类再造)和《治世》(三皇五帝)。可惜这个本子因藏在岩洞里,年深日久,早已毁坏了。但他还能口述开头部分。

《黑暗传》靠手抄本留存至今,而它原来却是供人们口头吟唱的歌本,由歌师演唱。神农架地区民歌盛行,由来已久。在田头演唱的多为散歌,人们称为“薅草锣鼓”。《黑暗传》则主要为“跳丧鼓”时所唱。人们为悼念死去的亲人,边歌边舞,常常通宵达旦。在这样的场合,最适宜演唱像《黑暗传》这样内容严肃而篇幅巨大的作品。

《黑暗传》产生于明代的可能性最大。它是当地流行的“四游八传”长篇山歌中的一种。“八传”为《黑暗传》《封神传》《双凤奇缘传》《火龙传》《说唐传》《飞龙传》《精忠传》《英烈传》,“四游”为《东游》《南游》《西游》《北游》。它们多据明代成书的通俗历史小说与神怪小说编成。明中叶到明后期,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和推崇,道教盛行一时,鄂西北武当山的道教宫观,即于此时集全国财力兴建而成;在文化领域,神仙怪异之说流行于世,刺激了古神话的整理改编,至今仍为神话学界所注目的《开辟演义》,即为明人周游所作。《黑暗传》用山歌联唱形式来演绎古神话,多半也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它最初形成的时间目前还难以明确断定,但在清道光九年即公元1829年刻印的一本《纲鉴歌》中,有“唱歌莫唱《黑暗传》,要把《纲鉴》看一看”这类从儒家立场反对唱《黑暗传》的话,可见在此之前许多年,《黑暗传》就已盛行于民间了。我们把它认定为18世纪流行的一件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当是可信的。

《黑暗传》长达三千多行,从盘古开天辟地一直唱到明代,其独特之处是用民间诗歌形式叙述了一系列古老而不同凡响的神话传说,特别是关于盘古创世的神话,更属珍贵难得。它被人们称作《黑暗传》,即由此而来。

下面摘出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一节:

久闻歌师有学问,能知地理与天文,今要与你论古今。什么是黑暗与混沌?什么时候盘古来出生?盘古拿的什么开天斧?日月又怎么上天庭?歌师如果知道这根古,今在鼓上拜师尊。

歌师问起黑暗和混沌,我今与你说分明。说的是远古那根痕,无天无地又无日月星,一片黑暗和混沌,天地茫茫无一人。乾坤暗暗如鸡蛋,迷迷蒙蒙几千层。盘古生在混沌内,无父无母自长成。那时有座昆仑山,天心地胆在中心。一山长成五龙形,五个嘴唇往下伸,五个嘴唇流血水,一齐流到海洋内,聚会天精与地灵,结个胞胎水上存,长成盘古一个人。

不知几万几千年,盘古昏昏如梦醒,睁开眼睛抬头看,四面黑暗闷沉沉,站起身来把腰伸,一头碰得脑壳疼。盘古心中好纳闷,定要把天地来劈分。……

盘古奔波一路行,行到西方看分明。西方金星来变化,变一石斧面前存。盘古一见喜十分,不是金来不是银,也不是铁匠来打成,拿在手中万斤重,笑在眉头喜在心。开天辟地有了斧,拿起斧子上昆仑。

盘古来到昆仑山,举目抬头四下观,四下茫茫尽黑暗,黑水沉沉透骨寒。手举斧头上下砍,声如炸雷冒火星,累得浑身出大汗。观看清气往上升,那就成了天;浊气往下坠,那就成了地。天地空清风云会,阴阳两合雨淋淋。……

盘古开了天和地,缺少日月照乾坤,谁个出世立功勋?后山又把盘古请,差他咸池走一程,相请日月上天庭。

盘古忙忙往前行,一路逍遥喜在心。来到咸池把话论,相请二神上天庭。二神听罢全不理,叫声盘古你是听,我们不肯上天庭。盘古连忙念咒语,日月二神无计生,夫妻只得上天庭,一月夫妻见一面,普照乾坤世上人。

盘古已把天地分,世上独有他一人。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一命归了阴。死于太荒有谁问,浑身配与天地形。头配五岳巍巍相,目配日月晃晃明,头东脚西好惊人,头是东岳泰山顶,脚在西岳华山岭,肚挺嵩山半天云,左臂南岳衡山林,右臂北岳恒山岭,三山五岳才形成。毫毛配着草木枝枝秀,血配江河荡荡流,江河湖海有根由。

中国古籍中的盘古神话,不出袁珂先生《古神话选释》中所引,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和《述异记》三书中的片段记载。已整理发表的汉族民间口头流传的盘古神话,情节较完整的仅有安徽的《盘古分天地》、河南的《盘古山》等寥寥几篇。少数民族中间流传的盘古神话,分别见于瑶族的《过山榜》、苗族的《盘古》、白族和侗族的《开天辟地》之中,内容均比较简略。《黑暗传》中对盘古神话的叙述,既完整而又想象奇特,别具一格。叙述人以昆仑山为“天心地胆”,认为是昆仑山嘴里的血水流到海洋内,“聚会天精与地灵,结成胞胎水上存”,再从这个神奇胞胎内生出盘古。盘古奔波到西方,找到一把石斧,便在昆仑山下举起石斧,完成了他开天辟地的伟业。随后他又去咸池这个地方半请求半强制地让日和月这一对夫妻上了天庭,普照大地。这些地方都和现有诸说不同,对流行说法有许多丰富和发展。诗篇以古朴超拔的想象,将盘古塑造成由昆仑和大海孕育而生,完成开天辟地安排日月的伟业之后,又化身为巍巍五岳、荡荡江湖的巨人。作者似乎是立足于从西北到东南的整个中华大地来构造盘古形象,使之具有充分代表中华民族的雄伟气魄,因而别有奇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