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生长发育

一、小学生的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呈波浪式,从胎儿到成人,先后出现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从婴儿4个月至1岁,第二次则发生在青春期。6-12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属于儿童中期,儿童中期的生理发展恰处在两个高峰之间,生理上生长和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变化不明显,多数儿童的生理发展经历着一个相对平缓的匀速发展期,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5厘米左右,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2.5公斤。教师需要关注儿童生理发展上容易出现问题的几个方面:

(一)生长痛

这个阶段,许多儿童会感觉到“生长疼痛”,其具体原因是:

1.骨骼快速发育,造成周围肌肉的牵拉痛。

2.长骨的生长比附着在其上的肌肉生长要快一些,这种“不同步”发育导致下肢肌肉紧张。

3.孩子在过度活动后或发育过程中,组织代谢产物过多,引起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也会造成明显肌肉酸痛。

当儿童因为生长痛而担心紧张时,教师应提醒他们生长痛是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可以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B1和B6营养神经,进行缓解。也可以在教室墙角贴一张长颈鹿身高尺,教孩子们在本子上制作自己的身高增长曲线,在比较中发现自己增长速度的奥秘。

(二)牙齿保健

每到换牙期,总有些孩子因缺牙或牙齿不齐被同学讥笑或者取一些不文明的外号,还有些孩子会因为龅牙造成颜面不美而产生自卑心理。心理辅导老师可以用牙齿模具在班级科普换牙知识:每个人的乳牙都会在6岁左右开始掉落,脱落遵循一定的时间和顺序,每年约掉4颗牙,持续5年。如果在换牙期注意保健与护理,将来牙齿就能既整齐又美观。还可以用牙齿模具在班级举行刷牙竞赛,纠正孩子换牙期用舌头舔松动牙齿等不良习惯,教会孩子正确仔细刷牙。此外,也可以提醒家长,当发现孩子乳牙早失、乳牙滞留、恒牙萌出困难、牙齿错位咬合、乳磨牙龋齿等问题时,需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必要时采用牙齿矫正技术对其进行矫正。

(三)视力保健

眼睛是人类重要的感觉器官,幼儿5-6岁左右视力才发育正常。5岁时应达到1.0或以上。如果单眼视力低于此标准,或两只眼睛视力相差2行(例右眼为0.8,左眼为0.6)时,则有近视、弱视等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视力不好会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困扰。近些年,青少年近视人群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近视眼发病率的攀升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

引起视力下降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和发育过度因素外,还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错误的用眼姿势:许多学生阅读写字时姿势不正确,比如眼睛离书本不达一尺,边走边读,躺着看书。殊不知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容易导致眼睫状肌疲劳、痉挛,屈光不正,使眼睛的调节功能逐渐衰退。经常阅读字体过小、印刷模糊、反光刺眼的书本也会影响视力。

2.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光线过强使瞳孔收缩,加大调节,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和视力下降;光线过弱,容易把书拿得更近,导致用眼时间过长。

3.用眼过度:长时间盯着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容易导致头痛、眼睛发红、视力下降。建议儿童每天看电视、电脑的时间一次不能超过30分钟,每次看完需休息10分钟,远眺或做眼保健操来缓解视疲劳。

4.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户外活动用眼能够改善睫状肌的紧张状态,保护视力。

5.不良的饮食习惯:近视眼的形成与机体缺乏钙、铬等微量元素有关。营养过剩、过于精细的食物结构也是导致近视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近视的发生不是突如其来,而是悄无声息地在日常的不当用眼中一度一度地加深的。上小学后,教师应建议家长每隔半年带孩子去做一次视力检查,在日常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坚持正确的用眼习惯,注意眼睛保健,多做户外运动,均衡摄取营养。

(四)儿童期肥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在中小学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小胖墩儿,他们常常形单影只,也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对象。2011-2012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检测结果显示,小学阶段是肥胖检出率增加最快的时期。肥胖是指一个人的体重比他所处年龄和身高范围的平均水平高出20%。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是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重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

表1-1 中国儿童超重筛查BMI分类标准表

肥胖表现为体态臃肿、行动迟钝、容易疲劳等,可能会伴随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认知和学习能力,儿童肥胖是成人肥胖的高危因素,超重儿童成年后患性早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普通儿童。

除了对生理造成不良影响外,肥胖导致的体型变化和体能下降也容易给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压力。首先,肥胖会影响儿童的智商和精力:食物中氨基酸代谢失衡,使大量氨基酸堆积在脑细胞中,影响脑细胞活动,导致智力落后于同龄人;体内脂肪过多,耗氧量增加,表现为无精打采、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其次,他们常因身体笨拙、懒散被当作同伴嘲笑或欺负的对象,肥胖男孩容易遭遇身体欺负,肥胖女孩容易遭遇语言欺负,这些都可能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和精神压力、性格孤僻、逃避与人交往等,最后,由躯体自卑、孤僻心理引发学习交际等情绪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障碍。如肥胖男孩更容易出现多动、违纪、强迫、敌意、情绪稳定性差等问题,肥胖女孩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

面对因肥胖产生自卑心理的儿童求助,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帮助:

1.认知上的建议。进行肥胖病知识的教育,教会他们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如定点定量进食,不过快进食,控制高糖高脂饮食,重点限制糖果、代可可脂、油炸食品、碳酸饮料、西洋快餐等不健康食物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粗粮的摄入等。合理运动,监测体重,避免肥胖。

2.采用行为治疗法纠正和减轻肥胖。如把自己肥胖的照片放在食物旁,当自己食欲大增时因看到照片就受到反面刺激来抑制食欲。这是厌恶疗法。也可以用代币制的自我奖励法,对坚持减肥的行为进行奖励,如体重每减轻一斤就奖励自己买一本爱看的书等。还可以请好朋友或者父母对自己的减肥行为进行提醒、监督和激励。注意力转移法也可以用来应对食欲,每当餐后想进食时,就做一次轻快的散步,看一场喜欢的电影,喝一杯水来代替进食。

3.避免将暴饮暴食作为情绪管理的策略。部分儿童过量饮食并非由于饥饿或者生理上对食物有需求,而是由于情绪问题。某种程度上,食物被用作应对焦虑、减轻压力、缓解孤独、排解空虚、麻痹痛苦的方法。如果是这样,心理辅导老师应帮助来访者一起寻找情绪背后的深层次心理原因,并以合理健康的方式解决。